地圖和地理教學的關系十分密切,利用地圖進行教學是地理教學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點。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圖表內容豐富,為學生提供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第一手資料。因此,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圖表分析能力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學生來說,怎樣獲得圖表分析的能力?對地理教學工作者來說,怎樣幫助學生獲得此項能力?下面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談在地理教學中培養此能力的四點做法。
一、抓住線索,逐個擊破
按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觀點,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
的,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有自己的經驗。這種生活經驗在各類地理圖表中表現為,他們對政區圖最有“感覺”,他們對政區圖興趣最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通過政區圖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一個區
域的地理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然后逐步探討區域的地形、氣候、河流……
例如,在復習《日本》時,我們先從政區圖觀察其地理位置,由經度位置可以得出其位于世界的東方,這也和“日本”這個國名的含義吻合;由緯度位置可推斷日本主要位于亞熱帶和溫帶;由海陸位置就不難理解其季風氣候的典型性,且帶有海洋性特點,即以海洋性季風氣候為主,與我國同緯度大陸地區相比,日本冬季溫和多雨,夏季則較為涼爽,這一特殊海陸位置使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動強烈,多火山、地震,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面積狹小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狹小的島國、多雨的氣候以及崎嶇的地形,使得日本河流具有短小流急、水能資源豐富的特
點……
由此可以看出,地理事物及特征具有必然的聯系和內在的統
一,從地理位置及政區圖這個“興趣點”來培養學生的識圖、記圖的能力以及對知識點的概括能力,最終達到結合圖表對地理事物和要素進行分析和總結的能力。
二、看寫填畫,效果更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钡貓D除了平時經???,還要填一填、畫一畫,把相關的知識點在圖上或周圍標一標、寫一寫,對于重要的地理事物或要素的名稱,動手填、畫,效果更佳。例如,在復習《中國的地形》這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在中國空白圖上填出各主要山脈和地形區的名稱,還可以指導學生在空白的中國地圖上畫出主要山脈的大致走向并標注名稱,然后在山脈構成的網格中標注各大地形區的名稱,這樣對中國地形、地勢的理解將更為深刻。
三、依據圖表,貫穿思考
學生經常受到“看寫填畫”訓練,思考便成了一種習慣。在訓練過程中,教師不斷地啟發學生尋找某種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及過程。例如,在復習《世界氣候類型》時,經過“看寫填畫”訓練,學生不難總結出各種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在總結過程中,指導學生思考氣候類型的成因、特點與分布之間的關系。例如,熱帶雨林氣候的成因是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具有全年高溫多雨的特點,主要分布在赤道至南北緯10°之間。細心的學生在讀《世界氣候類型
圖》時,還會發現,馬達加斯加島東部也是熱帶雨林氣候,它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借此機會,可指導學生從大氣環流、洋流以及地形等方面來分析原因并作規律總結。
四、模式精析,獲得能力
對圖表進行分析總結,通??梢园岩恍┑乩憩F象的分布規律
抽象出來形成“模式圖”,為形成心理地圖奠定基礎。常見的如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洋流分布模式圖、地殼物質循環模式圖、自然帶分布模式圖……這些圖如果不會使用或閱讀,那它將成為學生學習和記憶的負擔,使學生感到地理學習的枯燥和困難,相反,學會使用模式圖,找到規律,抽象形成模式圖,將會對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的提高產生很大的幫助。例如,用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來分析和推測亞熱帶季風氣候(包括季風性濕潤氣候)的分布規律和實際分布狀況。
(作者單位 江蘇省華羅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