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很多年,有關課堂有效性的研究一直在不斷的努力和嘗試中,而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精心對課堂預設的基礎之上,利用各種因素構建探究性氛圍,促使學生自發地去探究。在實際教學中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就探究性學習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進行思考、探索。
關鍵詞:新課程;英語;探究;動機;活動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生自主協作學習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中通過精心預設,讓學生自發地去參與的活動。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大方向定下來的基調之上,自主決定以什么樣的方法來學習。
初中英語課堂有著很強的特殊性,初中學生處在一個特殊的年齡段,學生求知欲很強。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促使學生自己去探究,去思考,所有的問題最好在探究中自己發現、自己提出、自己分析。最后再通過探究過程,或者在同學的協助下一起解決,得出結論。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學生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主人,自然是根據教師提供的條件,
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敞開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內容,總結探究的結果。
一、營造氛圍,誘發探究動機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學習動機越強烈,就越容易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由此而產生對學習活動充滿情趣,對所學的知識有強烈的探究欲望。
英語是外來的語言,中學生對陌生的英語有強烈的好奇感。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表現欲,通過精心創設合乎生活實際的豐富多彩的真實或仿真的情境,來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動機,使學生都想一試身手,展現自己的風采。
課程標準要求采用互動的課堂模式,提倡開放的學習方式,
鼓勵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語言。“互動”“開放”和“創造”營造了相對舒適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壓迫感。學習積極性也就能被很好地調動起來,精神飽滿,心情舒暢,放開心中包袱,這跟瘋狂英語中所倡導的學習理念大致相同,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讓英語從枯燥的學習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對話變成一種生活需求。事實證明,許多學生的見解和問題,往往是教師沒想到的。這樣一來,教師也得到了提高,達到了教學相長。盡可能讓學生從中選取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內容作為重點來學,并試著與學生一起學習,從而構建一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主動獲取知識,并發展探究能力,養成積極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識。在教學中,我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索、大膽嘗試,培養學生探究、分析、概括、評述的能力。
二、開展活動,激發探究意識
語言是人的心理活動最重要的外部表現,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心理活動。根據外語習得的規律來看,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不宜過多地向他們灌輸語言知識,而應當提供大量有趣的、重復性高的語言材料,讓他們通過聽歌曲、詩歌、故事、幽默等材料,逐步積累材料。在活動中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學習,要讓所有的學生動起來。在教學中要有機地把握好探究學習和動手實踐的時間,避免學生為了完成作業而虛化了探索領悟。教師要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實施民主化教學,讓學生在充足的學習時間里愉悅地學習,我們就要盡量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自主權、學習結果的評價權。在教學中與學生始終保持平等。教學中時刻要注意對學生的創意給予充分鼓勵,對學生的意見要尊重理
解,使得課堂變得更加靈活,更加開放,學生有了更多的思維空間,個性得到更好的發展,給學生自由合作的空間,發展他們的
個性。
語言語境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和營造真實有意義的外語學科的語境,應注重課堂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在緊密聯系生活的同時開展學生感興趣的英語主題活動,讓生活實際和英文知識在活動中巧妙地融合,學生也在實踐中得到充分的鍛煉,逐步養成積極參與、大膽表達的習慣。筆者一般組織以下幾種活動:頭腦風暴(brainstorm)、小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角色扮演(role play)、值日報告(daily talk)、游戲(games)、兩兩對話(pair work)、故事復述(story-retelling)、對話表演(dialogue-acting)等等。
三、合作學習,豐富學習內容
在當今日趨多元化和民主化的環境里,我們必須培養學生與他人和睦相處、通力合作的能力。課堂上,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了學生的共同發展。合作探究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把問題以任務的方式分給每個小
組,在這個任務中又可分為幾個小任務,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情況,至少選一個任務進行探究,然后每個組員匯報自己的任務進展情況,共同完成總任務。可以是小組成員共同探討一個問題,每個組員就同一問題開展討論,各抒己見,最后達成共識;也可以獨立探討,然后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小組共同分享成功。
例如,在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一課的教學中,常規教法就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對道路知識了解的基礎不一,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的接受效果是參差不齊的。所以筆者在教法上要下工夫。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探究教學法,提出了系列幾個探究性問題讓學生自主分組進行探究。
1.T:Look at these three signs.(zebra crossing,straight on, crossroads)
2.T: Now, can you come to the blackboard and write down the correct words on the right places?(give them some road signs)
這些結合圖片的提問能夠激發學生興趣。以上面的學習為例,在學生獨立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根據組員的外貌特征和性格,選用上面的生詞,輪流做模特,被另三位組員描述。這樣,學生會非常興奮,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時又可以驗證自己對詞義的探究是否正確,在描述中大家可以討論或爭辯該用哪個詞比較適合,起到相互學習、幫助的作用。教師穿梭于各小組的交流中,及時了解情況,予以指導。在合作學習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觀察、學會尊重和幫助;在傾聽別人意見的基礎上反思自己的觀點,感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以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馬曉歡.探究性英語活動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科技資訊,2007(17).
[2]王連成.初中探究性英語教學的思考.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14).
(作者單位 江蘇省吳江市盛澤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