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中的生動形象場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結合情境教學法的基本含義,在地理課堂教學實踐中理解并運用情境教學法,結合地理課堂案例分析創設情境的基本途徑,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掌握
知識。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生動形象;角色扮演
一、情境教學法的含義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題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1]
二、創設情境的基本途徑
1.生活展現情境
選取生活中某一典型場景,以教師語言的描繪,鮮明地展現在學生眼前。
案例:七年級上冊地圖的閱讀一節中,設置情境,一位外地同學想到本地的特色景區游玩,來游玩前他需要做哪些工作,來到景區可能會遇到突發情況,為解決這些突發情況,他需要掌握哪些技能。以此為主線,設計一系列小情境,達到實現各項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的目的,并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在此過程中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引導。
2.實物演示情境
以實物為中心演示某一特定情境。
案例:七年級上冊地球和地球儀一節活動中,在中國的暢暢和美國的姨媽相互問好的場景,可以設置以下情境:
在地球儀上美國位置粘個藍色小旗表示姨媽的位置,中國位置粘個紅色小旗表示暢暢的位置,假設某一方位是太陽,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晝半球,由于地球是個不透明的球體,沒有被太陽照到的半球是夜半球,將藍色小旗和紅色小旗位置轉至書上圖示位置,此時地球自轉,暢暢和姨媽應該如何打招呼?接著將兩種小旗轉至書上圖示相反位置,此時地球自轉,暢暢和姨媽又應該如何打招呼?
3.圖畫再現情境
圖畫可以把課文內容形象化。課文插圖、特意繪制的掛圖、剪貼畫、簡筆畫等都可以用來再現課文情境。
案例:七年級上冊海陸的變遷一節中,為表示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展示了兩塊大陸的古老生物地層相互吻合,可以利用一張紙,在紙上用彩色粉筆畫出彎曲的線條,然后撕開,接著展示兩者可以吻合,用來說明大陸漂移說。
4.音樂渲染情境
以音樂特有的旋律、節奏,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中。
案例:八年級下冊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充滿名族特色的新疆歌曲配以新疆的一系列特色照片導入新課;西南邊陲的特色旅游區——西雙版納,可以配以西雙版納旅游宣傳MV,用多幅西雙版納各種民族的房屋建筑、特色美食、名俗照片等導入新課。
5.表演體會情境
讓學生將自己代入課文中某一角色,使學生加深內心體驗。
案例:八年級上冊山區面積廣大,最后面的活動題中有關我國對貧困山區的一些舉措和建議,可以進行角色扮演,假設學生扮演其中一個角色。例如,國務院領導、發達地區省級領導、貧困縣領導,加上一些發達地區百姓和貧困地區百姓的角色,讓他們從這些人的角度出發,為貧困縣發展獻計獻策。
6.語言描述情境
在情境出現時,教師伴以語言描繪,對學生的認知活動具有導向性作用。[2]
案例:八年級上冊地勢呈階梯狀分布中第一幅圖,我國東西(32°N)向地形剖面圖,可以請同學翻開配套的地理圖冊第十頁我國地形圖,將圖想象成按顏色高低起伏,然后找到32°N,一刀切下去,這個剖面就是書上這幅圖。
三、情境教學的功能
一方面是能夠陶冶人的情感,凈化人的心靈。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
維,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3]
參考文獻:
[1]李吉林.為兒童的學習:情境課程的實驗與建構[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李吉林與情境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04.
[3]馮衛東.情境教學操作全手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06.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燕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