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主要陣地,課堂效果如何,不僅關系到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敗,而且也關系到未來人才的素質。因此,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一線教師不懈的追求。結合多年的初中教學實踐,與同行分享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的一些簡單做法,以求與同行共勉。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
所謂的“有效教學”就是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不低于平均水準的教學。其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實現個體進步與發展的一個永恒話題,更是我們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一生一世的追求。那么,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的我們,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要效率呢?
一、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關鍵點
教育是一條高速公路,它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教師。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育思想,決定著教師的心態,只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擁有飽滿的狀態;才能讓學生喜歡數學、熱愛數學;才能從過去“要我學”的狀態中“解放”出來。
1.用先進的教學思想充實自己
教學思想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先進的教育思想是指導教師教學行為的燈塔,為教師教育教學活動不偏不倚保駕護航。實施新課程以來,更加關注知識產生的過程,強調教師的引領、互助作用。因此,教師只有主動參加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繼續教育培訓,才能使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成為可能。
2.用豐富的知識體系完善自己
有人形象地說:知識經濟時代是個知識爆炸而又折舊的年
代。今天的教師趕上了這個年代,如果不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銳意進取,便難得“立錐之地”。試想:如果我們有“一桶水”,給學生的只是其中的“一滴”,何愁我們對教材的理解沒有深度,對教學內容的拓展沒有廣度,對課堂小結沒有高度呢?何愁我們不能深入淺出、洋洋灑灑、左右逢源呢?實踐證明:教師只有構建豐富的知識體系,才能不斷完善自己,實現個人對理想的追求。
3.反思教學行為提高自己
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因為反思可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因為反思可以適時調整教學策略,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經驗告訴我們:教師如果能一如既往地把反思與日常教學活動融為一體,便可加快專業成長,形成個人獨具特色的執教風格,全面提高教學藝術水平。
二、落實三維目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立足點
教學三維目標的落實、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教學三維目標的三個維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三位一體的。因此,教師在確立三維目標時應研讀課標,將課標中的目標體系細化為學生易于接受、便于掌握、操作性強的知識要點,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
案例一:《一次函數中的面積問題》這節課要從不同角度來詮釋一次函數中的面積問題。既要關注教材(要教什么內容、教學重點是什么),又要關注學生(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不管確定怎樣的三維目標,都要把握住讓每個學生上了這節數學課
后,都有所收獲的宗旨。教師切忌一味地追求深度、廣度、高度,而忽視梯度,造成一部分學生因跟不上而開小差。教師要善于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全面落實三維目標,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案例二:為了能更好地區分移項與加法交換律的不同,我打了這樣的比方:移項是把方程中的某一項從等號的一邊移到另一邊,這個等號像一座山,把方程的項從山的一邊移到另一邊要翻個跟斗,所以要改變符號。而利用加法交換律沒有“山”翻,所以不需要改變符號。這樣的比方留給學生的印象非常深刻,學生很容易掌握。
三、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切入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的敲門磚,能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長期以來,教師為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狀態而不懈地努力著。初中數學新教材內容安排新穎合理,活動設計生動活潑,只要教師教法得當,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案例三:在學習“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我先拋出問題:“三根木棒能組成一個三角形嗎?”多數學生認為可以的。我當場進行演示三根木棒不能組成一個三角形的情形,然后再拋出問題:“想圍成一個三角形我該怎么辦?”在興趣的引領下,學生分組實際操作,主動尋找構成三角形三邊長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教學策略,既能誘發學生主動探索,又能將學生思維引向另一高度,從而使學生在興奮、愉快、有趣狀態中很快步入新課的學習,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注重探究學習過程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制高點
國外教育學家曾指出:“教學時,不要把你的秘訣一股腦兒地全部倒給學生,而要讓他猜測一番,引導他們獨立找出盡可能多的東西。”這就提醒我們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并不是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誘發他們成為渴求知識的探索者。
案例四:在教學《制成一個盡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內容時,我事先向學生出示這樣一個研究性課題:“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板制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怎樣制作才能使制成的無蓋長方體的容積盡可能大呢?”課堂上,學生把小組探究的結果與全班同學交流,這個靠單個學生力量難以解決的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同伴們的互助下得到了較為圓滿的解答。
可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能引發學生更廣泛的交流和探討,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總之,在新課程不斷推進的今天,我們的數學教師應該是有“魅力”的,我們的數學課堂應該是有“特色”的,我們的數學教學效果應該是“理想”的。相信:只要廣大數學教師對有效教學做深度、廣度的思考,就一定能演繹異樣、多彩、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陸楓.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9).
[2]李群輝.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考試周刊,2011(28).
[3]華國民.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課程:中學版,2011(3).
[4]陳忠.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6).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薛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