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一些誤區。以下對這些誤區作一番評析,以期引起廣大英語教師的注意,并加以克服。
關鍵詞:英語教學;評優課或模式課;誤區
如果一節課學生無所收獲的話,那必然存在一些誤區。之所
以稱為教學誤區,是因為這些現象在理論上不符合課程標準提倡的新理念,在實踐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權利,不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發揮。下面對這些不良現象作一番評析,以期使我們的英語課堂更加符合新課程的新理念,更加有效。
一、有關PPT課件的教學誤區
最近幾年,辦學條件越來越好,許多教室都安裝了電腦、背投這樣的設備,有的學校還建起了多媒體教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對課件的依賴越來越強,不論教授什么內容,一律借助課件。如果在課堂上,所有要呈現的內容都被固定在PPT課件里,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張一張地點擊幻燈片。制約教師本身的臨場發揮和隨機應變,從而造成情感交流的缺失。在此過程中,學生沒有思考的過程,只是機械地跟著老師一張一張地過了一遍課件,所記下的內容極少。PPT課件只能助教,不能助學。下面舉一個典型的例子。不少教師都會采用圖片作為一堂課的導引,既可提高學生的興趣,
又可預習本課要學習的一些詞匯,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
性,活躍課堂氣氛。但這種呈現方式同時也有副作用,學生過分對圖片感興趣,反而忽視了教學導入的新詞匯。再例如問題和答案,不一定要全部呈現在屏幕上,應視情況區別對待。如需要學生討論的問題,呈現在屏幕上就比較好,這樣,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可反復回顧這些問題,無須記住這些問題,從而減輕大腦記憶的負擔,使大腦集中于針對問題信息的處理。如果是只要學生直接回答的問題,我認為還是口頭陳述更好,既可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鍛煉學生聽力,又可提高時間利用率。由此可見,課件的使用要把握好一個“度”,切不可過度,否則反而降低效率。
二、無效或低效的表演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化,一些貌似遵循課改要求、實則背離課改理念的教學現象也應運而生,使人越來越感到“亂花漸欲迷人眼”。一些課堂成了形式的浮華堆砌。表面上看是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唱、跳、畫、演、音樂、動畫、視頻一應俱全、豐富多彩,卻難以掩蓋其背后的蒼白無力,有多少實際內容呢?真可謂中看不中用。常見的低效或無效的教學現象有:無效的表演,教師要求學生對照黑板或課件上給出的提示句型,替換一些單詞進行機械的練習,
然后對其表揚。這一環節看似表演得很熟練,其實存在著不少教學問題:(1)沒有拓展句型,對話情境不夠完整,學生是在非真實的語境中進行機械的操練;(2)當學生離開了這些板書,其表演就不那么流利了,有的甚至不知道該怎么說。這種現象恰好說明了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語言。
三、小組討論使用過頻
小組討論是合作學習的形式之一,如果使用不當,就會失去它應有的或原有的作用和優勢。如,有的教師在一堂課上頻繁地使用這一方法,每布置一項“任務”,就讓學生開展一場小組討論,看上去轟轟烈烈,實際上效率極低。有的任務僅憑一己之力即可完成,有的問題人人都能答出,根本無需勞師動眾,唯形式而已。
以上是常見的評優課和模式課中的誤區,我們作為一線工作的英語教師切不可追求時尚,務必要克服種種形式主義。課程改革或許還會不斷更新它的目標和理念,但是不論如何推陳出新,英語教學必須站穩基點,務本求實,注重實效。
(作者單位 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