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案教學是以學案為載體,學生依據學案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探究的教學活動。它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確保學生學習中主體地位的落實,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為師生“互動—探究”提供了課堂時空。就數學課堂中如何充分利用學案教學,做一點探討。
關鍵詞:學案;教學;數學
我校于2008年開始實施學案教學的教學模式,在過去的四學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案教學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確保學生學習中主體地位的落實,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為師生“互動—探究”提供課堂時空,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以下是本人在實施數學學案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學案,是由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學生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學法特點和心理特征等設計的,以培養創新意識,訓練和發展學習能力為主線的供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使用的學習方案。
學案教學,是結合現代教育技術,以學案為操作材料,以教師調控為手段,學生依據學案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探究的教學活動。突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確保學生學習中主體地位的落實,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為師生“互動—探究”提供課堂時空,從而提高教學效益的教學新模式。學案教學著力于課前、課中、課后以及備課、指導、激勵方面的設計,強調學習。
一、學案和學案教學的突出優點
1.學案教學促使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運用學案,學生在學案的指導下學,是一種自我探究、自我發現的學。學案好比半個家庭教師,能提供及時、關鍵的指導和人性化的服務。學生根據教師的設計,自己概括、推理、發現規律,增強了自我的學習能力。自主才能探究,探究才能有成果,才能讓人找到自信,才能讓人身心愉悅,因而厭學的學生大幅減少,學生由不會學到主動去學,數學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2.優化了教學過程,實現了教學合一
學案的設計是我們整個備課組提前經過集體備課、集體討論研究而成的。其中的例題、對應練習、變式練習、課后作業,都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安排的。為評價學生學業成就和評價教學狀況提供方便、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而且從學案的完成情況教師可以方便、清楚地知道學生理解了什么,解決了哪些問題,不理解什么,存在什么問題和困難,從而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效率更高。
3.促進了教學質量的大幅提高
在整整四學年的學案使用過程中,學案的改革促進了教學質量的大幅提高。眾所周知,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法的實質應是學習的方法,根本點在于選擇適當的學習方法,優化學習過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學案教學以其學練結合、穩重實效的特點,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實踐中,經比較發現,“學案教學”是探索解決這一課題的有效途徑。經過多次測試可知,學生的合格率、優秀率逐步提高。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也基本養成了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數學教學中實施學案教學的體會
隨著東廬中學“講學稿”的推廣,學案教學逐步為眾多校長和一線教師所接受而成為中小學教學改革的主流。實踐中,有兩個問題困惑著廣大教師:一是學案如何設計;二是學案如何使用。以下我來談談我們學校數學科組的一些做法。
1.科學設計學案
(1)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的認知過程。學案的設計,就要先設計學生容易把握的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初始探究,形成對知識的表象;然后,再設計深入到事物本質特點的知識,通過學生的質疑反思,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探究,從而把握事物的本質,形成對知識的深層認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才能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學任務。如,我們在設計等差數列的新授課時,先讓學生觀察下列數列,然后讓學生進行初始探究得出等差數列規律。從已知的數據,推測這些數據的變化規律,這是科學發現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2)要多設計活動情境。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習前人文明成果的過程。前人的文明成果都是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產生的,學生的學習就在于通過演繹前人文明成果的產生情境生成智慧,建構新知。重視情境教學,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的理念。因而,學案的設計要變知識設計為情境設計,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活動情境中生成智慧。例如,我們在講解三角形的應用時就盡量利用實際的例子進行教學。
例1.AB是底部B不可到達的一個建筑物,A為建筑物的最高點,設計一種測量建筑物高度AB的方法。
2.靈活運用學案
從學案教學的現狀看,多數教師根據設計好的學案組織教學,
課上按圖索驥,照本宣科,既不切實際,也與新課程精神相違背。學案只是學生學習的預案,是學習的預設,而不是課堂教學的全部。教學是教與學活動的統一,既有學生的學,也有教師的教。因此,實施學案教學,要樹立學案為課堂服務、為教學服務的思想,根據課堂教學所需,靈活運用學案,或者是課堂教學的前提診斷,或者是課堂教學關鍵點的補充,或者是課堂訓練的延伸等等,不
一而足。唯有如此,學案才會成為教師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媒介,而不是束縛師生發展的桎梏。課堂教學才會成為師生共同步入的一種審美境界,一種生動形象的充滿情感的、充滿智慧的、充滿變化的教育藝術,是生命的對話,而不再是刻板的、僵硬的模式,課堂才會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學案是開放的,是教師與學生共享的。教師可以通過學案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也可以通過學案直接解答教科書提出的問題,
這樣不僅能增強教學的透明度,還可以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實現多向交流,教學民主直接進入課堂。通過學案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迫切學習的愿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新春,施淑琴.關于數學學習方式的思考.數學通報,2002(11).
[2]周峰,鄭向榮.從洋思到東廬:優質學校形成機制探索.廣東基礎教育研究,2007(3).
[3]戴再平.高中數學開放題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羅村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