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老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但我看到一篇文章中說:蠟燭光太弱太暗,它又能照多遠?老師應該做太陽,讓學生的前方一片光亮。這才是老師,懂得營造陽光,能將融融春日散布到學生心里。老師心中的陽光就是一顆熱愛學生的心。二十幾年來我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畢業生,我盡心盡力地工作,贏得了學生的信賴、家長的認可。成績的取得沒什么捷徑與幸運,憑的僅是一顆對事業的誠心和對學生的愛心。
一、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的愛
《讓世界充滿愛》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每當聽到這首歌時,我的心中便會升騰起一種莊嚴。師愛,是我們教師心中永恒的主題,這種愛是深情的,它蘊涵在教師為學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使學生無時無刻不感受著這種愛的真誠。學生只有感受到老師的愛,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才會在生活中、在學習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堅實地前進。1999年,我擔任九九屆英語專業班的班主任,我們班里有個叫王潤濤的男同學,他不但不愛學習,還經常半夜翻墻到校外包宿上網。經過數次批評教育都不見效,經過了解得知,他的父親是殘疾人,母親是精神病患者。由于父親忙于生計,無暇顧及他的學習和生活,他整天在失去母愛的環境中艱難地生活著。面對他,我知道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強大的責任感讓我下定決心:心靈的創傷要用母愛來撫平。我在班上召開了“讓世界充滿愛”的主題班會,發動學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平日里,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接觸他,幫助他,給他母親般的關懷?,F在他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至今我仍忘不了他在一篇日記中的幾句話:老師,您就是我的母親,我從小就缺少母愛,是您給了我世界上最寶貴的母愛,這種愛使我終身
難忘。
二、了解學生的共性與個性,組建一個充滿愛的班集體
記得2000年我院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拉練活動,班主任帶隊和學生一起步行了兩天,我們吃住在一起,在拉練途中我們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到了吃飯的時候,大家都非常累。我就提出給他們做飯,至今我還記得那頓飯,同學們吃得非常香。在拉練總結會上我們都哭了。通過這次活動,一下子拉近了我們師生之間的感情,同學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愛。記得去年的運動會上,我們班的實力較差,很多同學都不愿意報項目,了解了情況后,我對同學們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以你們為榮,試一試,你們準行,爭一爭,我們班就會贏?!苯涍^我的一番鼓勵,全班群情激昂,這次動員又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那就是新的班集體有了向心力、凝聚力、競爭力。
三、尊重、理解和嚴格要求學生相統一
多年來,我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施用尊重、理解、嚴格要求相統一的原則,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尊重是班主任對教育對象的人格、意見和民主權利的尊重,也是教育者對學生關心、愛護、信任的情感和行為的具體體現。班主任和學生應平等相處,真誠相見,對學生的意見要認真分析研究,允許學生說明和解釋,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要擺正師生關
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真正把學生看成是班級的主人,對學生學習中的進步和首創精神都應給予充分的肯定,相信他們的
力量和能力。
理解就是班主任對學生的想法和愿望不但要了解,而且要清楚其目的性,能體會學生的心理活動狀態,做到師生心理相容。尊重、理解不是無原則的遷就和放任自流。
嚴格要求不是苛刻,要嚴而有格,那就是在學生現有的基礎
上,提出進一步的目標。其目標是有根據的,是學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嚴格要求學生是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和手段。
作為一位班主任老師,要說不辛苦、不煩心是假的,但我們選擇了這一職業,責任感與良知讓我們無怨無悔地走下去。
(作者單位 吉林通化師院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