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述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并從審美教育的角度提出應對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功利化;審美教育
詩歌是一種非功利性的、表現人類心靈世界的、富于創造性的文學形式。但現在我們的一些詩歌教學卻很難走進學生的心靈,詩歌不好上也上不好。高考的功利化越來越讓詩歌教學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學生熟練掌握了各種各樣的答題技巧,能夠從標準化的角度來回答問題,可是詩歌卻未必能看得懂。久而久之,會導致這樣一種現象,學生的知識雖然越來越豐富,但美感神經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反而呈現退化的趨勢。我想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的教育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偏重于功利化,而不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那么,詩歌教學,如何能夠摒棄功利化,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呢?
一、加強誦讀體驗,提高學生敏銳的語感能力
我國古典詩歌美學具有鮮明的感性特點,許多美學范疇和審
美標準都與人的五官感覺直接相關,是從感知到感受的心理過程。鐘嶸以是否有“滋味”來作為詩歌的一種審美標準,推崇五言詩為“眾作之有滋味者也”(鐘嶸《詩品》),從而建立了中國古典詩歌理論著名的“滋味說”,開了后世以“味”評詩之先聲。這不難從中得窺古典詩學對五官感受的強調以及對詩人耳目感官之享受和快適性的肯定。
古典詩歌標志著某種社會時代的積淀特征,這種積淀的滲透和呈現在耳目感性之中,而以審美形式的變異表現出來。古詩詞中體現的青山綠水、鳥語花香、黃昏日落、長江大河、碧野田疇……都訴諸視聽等感官的愉快,從而上升至心理的愉悅。而這些對于閱讀者來說,是作用于人的直接感知。加上古典詩歌節奏鏗鏘,韻律優美,要體會對古典詩歌的審美追求,則應首先體現在誦讀或吟詠上。
反思當前的詩歌誦讀教學,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雖然很多教師都能體會到加強誦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不遺余力地要求學生熟讀成誦,但是,卻忽視了興趣、態度和習慣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審美心理的探究。學生為什么會對流行歌曲百聽不厭,百唱不倦,其中的原因之一不就是學生覺得流行歌曲的歌詞、旋律優美嗎?
可見,學生的感官是敏銳的,對于美的感悟,是有自己獨特的審美體驗的。
其實,古代樂曲皆能填詞而歌,從《詩經》開始,到旗亭畫壁,再到“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古典詩歌和流行歌曲不正是殊途同歸嗎?只要學生愛讀、樂讀、自愿去讀,自然就能更深切地把握言語的意味,增強了語感的敏銳性。
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如能在上課伊始,適當地導入,設置情境,引發聯想,拉近讀者與文本、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像喜愛流行歌曲那樣喜愛我們的古典詩歌,像唱流行歌曲那樣去吟誦我們的古典詩歌。
學生如能對古典詩歌多加誦讀,而這誦讀的過程,就是學生滿懷深情地踏上語言的橋梁,去晤見作者并觸摸其靈魂的過程。學生可通過詩歌的語言,品味和體悟潛藏在作品中的意蘊和情趣,學生就能在詩歌的語言長廊中駐足流連,享受語言美的樂趣。
二、尋求作者與讀者情感的交融,建構學生豐富的精神內涵
意味雋永的作品總是以其特有的情感力量撞擊著讀者的心扉,使其釋放出所有的生命力量與作家擁抱,古典詩歌就具有這種魅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敏銳地捕捉學生剛剛萌芽的思維新苗,加以培養引導,發掘出學生潛在的智慧與靈性;還要調動起學生全部的情感,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以身體之,以心驗之,從而進入作品情感的世界,得到審美的愉悅。如教杜甫的詩歌時,我們只是理性地介紹杜甫的風格、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那我們與詩歌(詩人)其實還處在隔膜的狀態,只有我們以審美體驗的方式,去調動學生以自己的感覺知覺去觸摸、品味杜甫的遭遇與情感,學生的悲憫、同情、仰慕等情感才會被激活,他們才能走進詩歌中,走進杜甫的情感世界,才能感受到那動人心魄的生命哀傷。“也正因為如此,你才可能對著這些看來是無意義的草木蟲魚和音響,而低回流連不能去了”(《美學四講》,李澤厚)。
古典詩歌中,從思鄉懷遠到憂國憂民,從即興感懷到懷古詠史,從山水田園到邊塞烽火,無不寄托以詩人的審美情趣,只要我們的學生能用自己的心靈去激活那些文字和音符,誕生出新的審美意象,這時,學生就已經超越了單純欣賞詩歌和對詩歌再創的意境而投入到對自身的審美心理重新建構的境界。
三、致力于理性開掘,建構審美品質和氣質
詩歌鑒賞這種以審美為主要活動的內容,其影響人的方式不僅僅是使人得到美的熏陶,更多的是潛移默化,滲透灌溉,看似春風拂面,細雨潤物,但卻對人們美好思想情操的塑造,高尚品格氣節的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也許在一首詩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詩歌本身的領悟未必很深,也許還達不到教師所要求的高度。但首先教師要明白,審美教育要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審美活動是一種開放的動態的建構過程,永不會靜止和終結。而學生由于年齡、經歷、修養、文化、氣質、性格的不同,對審美的要求和需要也不盡相同。但隨著知識的積淀,文學修養的提升,也許在將來的某個陌生時刻,某個瞬間,你(學生)又與她(詩歌)又一次擦肩而過,卻突然對它駐足,少年時期的艱澀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心中的波濤萬千,滿心滿眼都是說不出的一個“好”字。而作為語文教師的所謂方法妙招,就如紅娘,引你(學生)和她(詩歌)相見,若要相知相戀,需要時間,也需要緣分。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第27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