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即如何提高學生的能
力。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边@一說法也充分說明了傳授方法、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在這里談談我的幾點教學嘗試。
一、指導課前預習,為激發學生的自學欲望創造時機
教師要啟發學生自學,引導學生預習,掌握預習的方法。教師要把握好時機,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參考多種資料,多角度去精心設問,創設各種可能的問題,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覺到對問題有欲望,渴求解決問題的知識和方法,使學生主動去尋求和探索教師的設問。在預習過程中,學生能夠提出問題,使用不同的標記記錄問題,把明白的問題和有疑惑的問題記錄下
來,這樣在課堂上就能有重點地學習,以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教師要突出重點質疑,引導學生重點性和針對性地突破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消化排憂解難的過程。當學生有疑難問題需要解決的時候,最好不要馬上給出問題的答案,而要就此時機啟發學生有目的地自學,讓學生挖掘問題排疑解難。這樣可以使學生享受到克服困難后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自學的興趣方法,達到一石多鳥的功效。
例如,高中學生在學習“向心力”的時候,開始為認為向心力是單獨的一個力,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有針對性地突破這一難點,通過重點例題引導學生分析,逐漸清楚向心力是幾個或者是一個
力分力引起了物體做圓周運動,我們把這幾個力的合力或者是這
一個力分力叫做向心力,不是物體就特殊的受一個叫做向心力這
樣的力作用。
三、教師指導學生對比相近和相似的知識,促使學生學會理解
在教學中有很多相近和相似的知識,為了使學生更加清楚地
理解基本概念和規律,需要指導學生橫向對比學習。比如在“動能定理”的學習中,首先讓學生復習“動量定理”,然后讓學生對照動量定理的學習預習動能定理,從而讓學生明白兩個定理推導過程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內容表述上的相似處和不同點、表達式的相似和不同、各自適用范圍和條件、兩者在解題過程中的相似和不同點,進而達到理解靈活、應運自如的目的。
在教學中也要遵循知識由淺入深的縱向聯系,啟發學生學習
能力的提高。
知識的橫向對比、縱向聯系,既鞏固了學過的知識,又促進了新知識的理解應用,達到使學生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提高學生認識物理問題的能力。
四、教師要指導學生把各部分知識做到系統性、條理性的概括
要想掌握某一物理規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1)將規律的內容分解記憶,分成條件和結論兩部分;(2)該規律的推導過程;(3)該規律的數學表達式及其變式;(4)應用該規律分析解答問題的一般步驟和注意事項;(5)與該規律之間有關系的規律或者是相反的規律做分析比較,從而概括出它們的共性和個性,找出各個規律之間的易混點和易錯點。
這種綜合性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弄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對問題如何處理要做到一清二楚,這樣就降低了綜合問題的難度,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是21世紀的教育者,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能力尤為重
要,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更是不容忽視,所以我們教師有待更加完備地探討這個課題,為祖國培養優秀人才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 河北省涿鹿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