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比別類文學較謹嚴,較純粹,較精致。作為語文教師,有將學生引領進詩歌殿堂的義務,帶領他們去涵詠、感悟、思索、創作,真正讓學生養成純正的趣味,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詩歌鑒賞;分步教學;自創增趣
在語文教學中引領學生去讀詩、品詩、悟詩、作詩,是不容小覷的任務。在中職語文教材中有詩歌鑒賞單元,這是一次讓學生與詩歌親密接觸的機會,筆者結合教學中的一些實踐和思考,作為一種嘗試,對此活動進行分步教學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吟詠激疑
現代語文教學實踐證明,誦讀能增強學生對閱讀內容和形式的感受,啟發、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把文質兼美的詩歌語言轉化為學生的語感素質,同時,在分析之前學生對詩歌的涵
詠,也包含了他們對字、詞、句思考的過程,其中有通過已有知識水平成功解譯的內容,又會產生很多疑問,這時,正能達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境界,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通過誦讀,學生會想方設法進入詩境,讀出詩意,同時也是自己對詩歌的加工和創造,又會生成一些疑問:如何系統地、深入地領會詩歌的精髓,感同身受地去領悟作者的心情,這么美的詩歌,作為學生能創作嗎?這些都為進一步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想象生境
真正的詩的境界是無限的、永遠新鮮的。然而,如何欣賞詩人所創造的意境呢?只能是想象。
《沁園春·長沙》上闋寫了眼前之景,遠望重巒疊嶂,楓林如染,如燃燒的烈火;近看漫江清碧,百舸爭發,像戰場上無數奮進的勇士。抬望眼,雄鷹展翅,翱翔長空;低眉處,魚蝦戲水,自由輕快,毛澤東所描寫的景物如此絢麗多姿,充滿生機,無不融入了他的感情,融入了他對人生的積極追求,對家國興衰的由衷關懷。萬山、層林,鷹、魚這些具體可感的事物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后就成為了意象,這些生機勃勃的意象抒發了作者慷慨激昂、積極進取的感情。這便構成了整首詩的意境,它“一洗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獨步詩壇”。在學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這幅畫面,用圖畫把所想展示出來,可以用彩筆描繪,也可以在電腦上繪圖,電腦高手也可以將其制作成動畫,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幾乎每一首詩都可以成為一幅畫作,因為它有意境美。
三、知人論詩
詩歌作品是作者精神的產物,也是時代精神的寫照。詩人是社會中的人,所以要領會詩歌的思想內容、意義影響甚或寫作方法,必須要了解作者生活的那個年代,熟悉作家的生平事跡,去參悟字里行間所流露出來的情韻。
毛澤東詩詞以其格調高雅、積極向上,無虛假造作的風格在文壇上獨樹一幟。無論是他早期意氣風發的言志詩,還是中期躍馬橫刀的戰地詩,以及晚年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情詩,都給人一種雄風不減的感覺。即使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情緒最低沉的時候,他也能喊出“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的句子,而絕無悲悲戚戚、尋死覓活的那種婉約情調。毛澤東詩詞之所以遒勁有力、磅礴激蕩,緣于他胸襟開闊,學識淵博,志趣高遠。他的博大胸懷和頑強意志,在他的詩詞里表現得尤為突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拼搏進
取、昂揚向上的勵志佳句。
四、自創增趣
學生時代是詩意最盛的時期,要留住這青春韶華,教師理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詩情的舞臺。盡管文筆稚嫩,語言生澀,仍應鼓勵學生用那激情點燃的神筆,去描繪出屬于自己的那一片意想的
藍天。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
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智力的發展?!痹谶@一環節中,可以讓學生搜集詩歌,選出自己喜歡的現代詩歌,教師也可以推薦給學生一些優美的詩歌,如卞之琳的《斷章》、戴望舒的《雨巷》、余光中的《鄉愁》……寫出自己的感悟,同時作一首屬于自己的“青春之歌”,其中可以用一些應景的插圖作點綴,并為他們裝訂成冊,進行班級展覽。筆者還在班級開展以“青春詩會”為主題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誦比賽,所選詩歌可以是名家名作,更歡迎自創,每個小組不僅要推選朗誦詩歌的選手,更要寫出一份簡短的詩歌
推薦詞,讓學生深入地理解并感悟詩韻。
“詩者,感其況而述其心,發乎情而施乎藝也?!痹姼枋鞘澜缟献罟爬稀⒆罨镜奈膶W形式,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如果學生只是追求情節的刺激和熱鬧,而不會透過字面去揣摩詩歌的象
外之境、言外之意,也沒有對詩歌的激情和直覺,那么詩歌對他而言只是味同嚼蠟了。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有將學生引領進詩歌殿堂的義務,帶領他們去涵詠、感悟、思索、創作,真正讓學生養成純正的趣味,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葉櫓.中國現代詩歌名篇欣賞[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01.
[2][古希臘]柏拉圖.教育的藝術[M].曹晚紅,吳大偉,譯.汕頭大學出版社,2009-01.
[3]向明.情景交織的崇高美:沁園春·長沙賞析[J].閱讀與鑒賞,2004(07).
作者簡介:
陳淑君,女,1982年生,江蘇無錫人,無錫市錫山中等專業學校教師。
(作者單位 無錫市錫山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