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書育人是每一位教師的神圣職責,一堂課書本內容固然重要,但育人更加重要。要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做到育人于課堂教學之中。
關鍵詞:德育;人格;愛國主義;意志品質
我在西藏工作十四年,一直擔任初高中物理教學。班中大多都是藏族學生,其漢語基礎特別薄弱,有些學生甚至無法用漢語言同老師溝通,在交流的過程中只能點頭和搖頭。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對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這個問題產生過疑問:剛開始認為初中學生的知識比較淺薄,滲透德育學生聽不懂;后來認為教育教學主要精力要放在給學困生補課上,沒有精力去搜集、挖掘相關資料進行德育滲透。直到通過近幾年的工作實踐摸索后,我才發現德育是解決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根本問題,智育是開發人的智力的問題,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把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內化在學生心理行為中。當學生在認識教育中明確了學習目的,有了正確的價值觀,才能使學生主動去獲取知識和技能。所以我深深地體會到,在教學中德育滲透不僅僅是教學任務,還是完善物理教學的一個有效途徑。因此我說,沒有德育滲透的教學就不是成功的教學。只有注重結合教學實際,把握學生的年齡特征,做到寓德育于知識教育之中,教學才能事半功倍,也才能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教書育人是每一位教師的神圣職責,一堂課書本內容固然重
要,但育人更加重要。要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做到育人于課堂教學之中。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包括思想、人格、文化、專業和身心五個方面的健康和諧發展。其中人格尤為重要,所謂思想道德是指人的信念、道德、性格和氣質的總和,包括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和心理品質的綜合體現,即養成一個人的良好生活習慣,這是道德教育最主要的任務,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如誠實守信、樂于助人、有上進心和創新精神等。我認為在西藏能夠讓學生懂得講衛生,就是一種最好的德育。學生有了正確的學習方向,有了為什么而努力學習的動力,對學好、用好物理知識,增長能力,發展智力,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學環節中滲透德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等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我近年來教學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格
人格教育是德育的一個最重要的內容。在物理教學中,結合教材可以給學生講物理學史,講科學家為追求科學真理而忘我奮斗
的精神,甚至為捍衛真理而獻身的壯舉,講我國老一輩科學家不計個人名利,為祖國科技發展,為祖國強盛,默默無聞地從事科學研究,使學生懂得什么是高尚的追求。如,初三物理“放射性現象及其防護”中,可以舉“兩彈元勛”鄧稼先對科學的追求進行教育。為了祖國的強大和安定,鄧稼先和同事們長年累月地在超輻射的環境
中工作。在一次尋找發射失敗的核彈頭時,由于受到核輻射的嚴重污染,他的身體受到了致命的傷害,于1986年7月去世,他的熱愛祖國、獻身科學的精神正激勵著我們后人繼續攀登科學高峰,敢于為科學而獻身。
二、注重愛國主義教育的宣傳
愛國主義是對青少年進行德育的核心內容。在物理教學中,我們應向學生介紹我國歷史上對人類科學技術發展作出的貢獻;介紹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以培養學生
愛國主義情操。如,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錢三強就是值得學習的榜樣。早在1946年到1947年間,他就在法國發現了鈾裂變有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后來里奧·居里在他歸國時的鑒定上寫道:“我仍可毫不夸張地說,近十年來在我們的指導下的這一代科研人員中,錢三強是最優秀的。”他不為國外優厚的待遇所誘惑,畢業后毅然回到祖國的懷抱,為我們落后的祖國添磚加瓦,終于為我國原子能科學實驗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又如,我國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是我國火箭導彈航天事業的開拓者,被世界著名的航空工程家馮·卡門稱為“火箭技術領域一位最偉大的天才”。他的事跡同樣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仰望星空,奮發前進。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上進心
在西藏,特別是農牧區的學生,要特別培養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喚起他們學習物理的自信心和對應用物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意識。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通過個別輔導、因材施教,以學生各自起點作為參照物,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展。避免斥責、傷害學生,少批評學生,多鼓勵他們。特別是學困生,缺乏足夠的自信心和成功的體驗,容易自卑和孤僻,對老師的評價又很敏感,也許你的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將傷害學生。對這些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給他當面批作業、試卷,關心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力所能及地提供幫助,拉近師生間的關系,增進師生感情,也增強了他們學習和生活的信心,這樣就能夠提高學生的上進心。
四、注重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滲透
物理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內容中多處都蘊含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在物理教學中滲透這些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不僅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也有利于掌握認識世界的方法,
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自覺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分析教材,闡明物理概念和規律。
例如,物體溫度的量變會引起物態的質變,而物態的質變又會導致體積、密度、比熱等量的變化;透鏡成像中,物距的量變會引起像的質變;原子核內部正電荷的量變會引起物質種類的質變等。利用這些內容可滲透量變、質變規律的教育。
又如,牛頓運動力學與量子力學說明了真理的相對性;麥克斯韋根據多年的研究和理論分析預言電磁波的存在,二十多年后由德國物理學家赫茲通過實驗得到了證實,這說明了理論聯系實際
思想的科學性。
五、注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因此,注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是德育的一項關鍵內容。物理學是一門體系嚴謹、結構緊密、科學性極強的學科。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刻苦學習、勇于進取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以及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的作風。縱觀古今中外的科學家、發明家和有突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沒有一個是“靈機一動”“心血來潮”或“信手拈來”,就做出驚人的成就的。法拉第在奧斯特電流的磁效應基礎上,用了長達10年的時間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除了他善于思考外,還有著堅忍不拔的精神。由制造省力和省功的無數次失敗,到功的原理的得出,其中凝聚著多少人的心血,所以功的原理被人譽為機械的黃金定律。我們有時在上課時過分渲染了科學的偶然性,如,牛頓從蘋果落地馬上得出萬有引力規律,而牛頓自己也說他的所有成就是踩在前人肩膀上取得的,一個科學發
現和發明,有時需要一代或幾代人的努力。沒有堅定的意志品質和對科學的追求精神,是不會有所成就的。
總之,物理學中蘊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只要我們認真鉆研,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特點,從各個方面挖掘德育素材,既能發揮物理教學的育人功能,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通過多種渠道和方法,有意識、有計劃地把德育內容滲透到物理教學中去,做到寓德育于物理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受到德育熏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教書和育人的和諧統一。
(作者單位 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