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自然學科,它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家在探究科學的過程中克服的重重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使學生不僅能夠學到化學基本的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一、借助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調動學習興趣
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充斥著化學的影子,我們身邊的杯子、紙袋、玻璃、口紅、口香糖等等,都與我們的化學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由此也就看出了化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找到化學理論的原本,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應用化學的意識,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發展。
例如,酸雨的形成是由于空氣中二氧化硫氣體和氮氧化物煙氣上升到空中與水蒸氣相遇時,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形成的,其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眼鏡片從沒有顏色變成淺
灰、茶褐色,再從黑眼鏡變回到普通眼鏡,都是鹵化銀變的魔術等等。將生活中的現象滲透到教學中,讓學生感覺化學知識就在身邊,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創設問題情境,培養探究能力
問題是進行探究、積極創新的基礎。化學作為一門科學性學
科,需要的就是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顯得至關重要。但是,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宰的課堂,讓學生失去了主動探究的機會。加上一些學生在提出問題之后,得不到教師的肯定,學生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寧愿在教師框好的教學模式里不出來,學習積極性也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減弱,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化學的世界里探索。
例如,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實驗情境,讓學生在觀察實驗效果的過程中,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哪怕是最簡單的提問,教師也不要輕易地去批評、去否定,在這時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去找尋答
案,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探究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教學沒有固定的方法,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方法就是得當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選擇合適的方法,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