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反思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有效途徑,通過教學反思找出教學設計在具體授課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并加以總結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在反思過程中通過自我提問、教學觀摩、總結記錄等過程,可以幫助教師梳理教學經驗,將教學實踐理想化、個體經驗概念化,在短期內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教學反思;教學經驗;自我提問;百家爭鳴;總結記錄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每一次或每一門課程授課活動后,結合學生課堂反映,通過回顧、對比、總結等方式,對自己已進行的教學活動中成功之處進行肯定,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并加以記錄,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的過程。教學反思是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而又常常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環節,許多教師只注重課前備課、課堂展開等環節,認為課堂授課結束后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對于授課后的教學反思過程卻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實際上教學活動的周期比較長,今天上課的內容,近階段不會有重現該知識的機會,不可能只用大腦記憶的形式來總結教學的成敗,必須堅持寫好教學后記并進行教學總結和反思才能更好地積累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水平。
一、從自我提問中積累經驗
自我提問是指在課堂授課完成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
行分析、評價和思考,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展開要結合學生課堂反映來進行。如,在進行課前教學設計時,教師設計了一個認為學生應該熟知的例子進行類比教學,但在實
際授課中學生對類比例子的反映并沒達到預期效果,教師在課后
就應該對自己進行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問題在于類比例子設計得不夠科學還是自己對學生已學習的基礎知識情況了解不夠,并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在確定原因后進行記錄和總結,并舉一反三地在后續教學活動中進行改正。同時也要對實際教學中學生反映比較好的亮點環節進行反思提問,思考“這些環節為什么學生反映較好”,把這些教學中的“靈光閃現”總結提煉,使之成為穩定的理性行為,使以后的教學過程更加精彩紛呈。
二、從百家爭鳴中記功忘失
每一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特點和風格,教師應多觀摩其他
優秀教師的授課活動并進行交流。在教學觀摩中,教師應重點分析其他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授課方法,對比自己的授課過程思考:他們為什么這樣設計,這樣設計對學生的理解和學習是否更有效,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如果我遇到偶發事件會如何處理
等等。通過這些對比和交流可以使教師更加深刻地歸納、總結出自己授課活動中是否存在誤區、組織是否合理、訓練是否到位、方法是否得當,也更容易以別人的授課活動為參照物,使自己得到啟發,進一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使好的設計得以共享、好的方法得以推廣,從而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快速提高教學水平,使自己的課堂授課更加從容。
三、從總結記錄中不斷積累
實踐證明,教學活動后的及時總結可以極大地促進教師教學
水平的提高,避免教學活動低層級失誤的重復出現。在每一次授課活動完成后,教師都應該進行落在字面上的教學后記,根據授課情況可長可短。主要內容在于回顧本次授課是否達到了課程標準的規定,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否適合學生的思路,有哪些過程是本次授課的亮點,是否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等等。這種總結可以幫助教師尤其是新任課的教師有針對性地分析出自己下一步教學需要改進的方向,歸納出教學對象的思考特點,在下一次教學時可以根據自己寫下的總結查缺補漏,有針對性地修改教學設計和展開教
學活動,摸索出適合的教學方法,從而使教學更為合理有效。
教學活動對于教師和學生都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沒有固
定的方法和套路可循,但是堅持教學反思并進行記錄和總結,在很大程度上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一條捷徑。長期把教學反思活動落到實處,才可以及時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閃光點,好的方面加以肯定,使之形成穩定行為,不足之處思考原因,加以克服,可以使教學設計更加合理,教學活動展開更加自信,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長偉.論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本然統一.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03).
[2]李森,于澤元.對探究教學幾個理論問題的認識.教育研究,2002(23).
[3]李如密,李慶寶.模糊教學藝術探討.中國教育學刊,2002(05).
[4]楊其.教學過程中模糊理論的應用.才智,2009(06).
(作者單位 第二炮兵工程大學士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