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給信息技術課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我校大力提倡在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這種新型的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大膽探索,勇于創新,不斷實踐。尤其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此本人總結了教學中的一些得失,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改變教學理念來提高教學質量
現代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為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提供了一
個很好的平臺,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帶來的不僅僅是更為有效的教學手段,而且必將引起真正的教育教學的全面改革。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創建一種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
教學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建構,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習思考、學會創新的目的是非常有意義的。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是順利進行學科教學整合的重要保障
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需要較高水平的軟、硬件環境支持。高標準的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環境是順利進行學科教學整合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校已投入上百萬元,保證了適應不斷變化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需要的軟、硬件環境,我校也配置了備受教育市場關注的交互式電子白板設備18套,同時多媒體教室、教師電子備課和學生電子閱覽室的建設,為全面開展教育現代化打下了
扎實的基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對一些教師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他們對現有的教學軟件知之甚少,更談不上熟練地使
用,這是一個極大的困難。近年來出現了一批有教學應用價值的軟件,教師也在積極地使用教學型軟件和一些優秀的工具型軟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Authorware、幾何畫板、Flash和電子白板
等。要對這些軟件能夠按照各科的不同需求,組織培訓或交流。
三、構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
“課程整合”是“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整合”的簡稱,它使信息技術融入教學過程之中,通過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改變信息資源與傳播渠道等實現了教學的突破與發展。構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是實現“整合”的核心。以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演示型教學模式是在現有教學模式基礎上,把計算機作為新教學媒體使用,主要用于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和交流。對于教材中一些學生平常感性認識較多的、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師完全可以采用按照教學目標制作成分層次的、交互性強的課件,讓學生通過網絡,利用課件自學自查,及時反饋的個別學習型模式;在不脫離教材的前提下對所學知識以一個明確的學習任務為驅動,通過主體性、探索性、創造性的解決問題過程,將多個學科的知識、學問性知識和體驗性知識、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統一地發展。
綜上所述,信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教育生存與發展的環境,引起了教育的深刻變革,給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因而,在新形勢下,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就顯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作者單位 甘肅省古浪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