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職業中學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缺乏學習主動性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促進“教、學、做”有機統一,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創設情境
《面向二十一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原則意見》中明確指出: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課程內容從知識能力本位轉向職業能力本位;堅持“做中學、做中教”,突出職業教育特色,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這些新理念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支撐點。
英語是一門語言性質的學科,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為核心。我在實踐中體會到,置課文于情境中進行教學,圍繞話題,創設情境,結合學生學習英語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讓課堂充滿生活情趣和美感,能讓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在做中教,體現“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和效益的最大化。下面就在英語教學中實施情境教學法談一些個人的做法:
一、創設情境的方法
1.利用導語創設情境
中職《英語》新教材每個單元緊扣一個話題,導入階段力求做到在師生交談的自然情境中展開,例如BookⅠ第一單元Life on
campus教學,新學校的第一課,師生互不認識,教師運用日常用語、句型和學生進行真實情境對話。教師先作自我介紹,然后問:“What’s your name?”“Which school were you at last team/year?”“Do you have any friends here?”自然地引入本課的主題,展示新單詞、新句型,學生互相介紹和交談暑假生活及對新環境的印象。在真實情境中提高了運用英語的能力。
2.用圖畫和媒體展示情境
我利用課文插圖或有關幻燈片,還自設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卡
片、數據表格等資料,引起學生興趣,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然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并進行討論和交流活動,分析、解答問題,實現教學目標。每單元的第一部分,即可用此法進行教學。
3.利用問題創設情境
教師課前設計一定的問題,提示交際環境,使學生有話可說,將學生分成4~6人小組,用所學知識進行交流和討論,拓展課題。通過小組活動探究,學習運用新單詞、句式,練習句子的組合方式,最后小組班內展示,互相學習達到提高。
4.利用問答再現情境
通過聽錄音對內容或背景提問,可以是教師的發問,也可以是學生的互問。在問與答的活動中,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和疑問講出
來,相互交流,再現情境,這無疑是綜合能力訓練的過程。
5.利用表演創設情境
學生合作扮演一定的角色,表演話題或課文某一片段的小品。例如,授BookⅠ第八單元Reading B: Couch potatoes,由3~5個學生組成一個家庭,分別扮演Dad、Mum和Boys 或Girls,學生的表演生動有趣,快樂學習,鍛煉了能力,增強了自信。角色和小劇表演是學生表現綜合能力的好機會,可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
二、情境教學的效果
語言是客觀情境的反映,缺失情境就失去了語言的意義。在情境中理解語言知識和內容能使難點化易;在情境中講解語言知識能突破難點和重點;在情境中進行操練能提高學生實踐的質和量。總之,情境教學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有效性。例如,BookⅡ第七單元Smoking and health教學中,教師拿一包煙或抽著煙走進教室,學生會投來驚異的目光,師問:“May I smoke here?”生答:“No, you needn’t.”師:“Oh. Smoking is not allowed here(課題) Do people around you smoke?生:“Yes/No.” 師:“ In what ways
does smoking do harm to people’s health?What would you say to a person who smoke?”再用圖片、數據、幻燈片把因吸煙造成的事故、死亡等資料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學生被這種氣氛所感染,產生情感共鳴,有了興趣和情緒體驗,也增強了學習的自覺性。在該課結束前,學生能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情境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產生交際的動機和使用語言的積極性。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創設情境,突出聽說領先的原則,真正把知識作為活的語言材料來教、來學,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思維,在“教、學、做”交融的英語環境中不僅訓練了聽說能力,而且提高了綜合能力。實施情境教學法使學生在自覺的意識中去感覺英語、消化英語,進而靈活地運用
英語。
(作者單位 山西省陽城縣職業高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