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升入高中后,在生活、學習上有個適應過程,有的學生很快就適應了,有的要經歷較長時間才能適應,是什么原因造成學生對高中學習生活的不適應,又是什么原因造成學生對高中階段學習生活從不適應到適應的時間有長有短呢?為此,我們在以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談話調查。
一、適應時間
在參與調查答卷的學生中,只有1/4的學生能較快適應高中
的學習生活,經過高一年級一年的學習生活后,完全適應了的只有1/2,余下的在高二學習生活中逐步適應。但至高二結束時仍有15%的人還不適應,一直迷迷糊糊、馬馬虎虎,不知所措,厭老師沒講好、自己聽不懂;厭作業太難做不出;厭同學上課不認真影響了他;厭環境不好網吧誘惑力太大;厭自己不夠堅強沒有吃苦精神,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興趣。他們學習不認真、表現不好,老師會批評,于是討厭老師,老師關心學習好的學生、表揚學習好的學生,他們心理不平衡,于是又自暴自棄,漸漸放棄了對學習的追求。
二、原因分析
什么原因造成學生對高中學習生活的不適應呢?我們對好、中、差三種學生分別進行了談話交流,三類學生的談話交流結果有明顯的不同:(1)學習好的學生除了說生活條件艱苦外,其他沒有不適應的;(2)對于中等生主要分析其自身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原因,同時要求老師改進方法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
熱情;(3)對于差生的分析集中為自己貪玩、不虛心,以及老師講課自己聽不懂,自己又缺乏自學能力,課堂上思維跟不上,課堂不活躍,作業太難做不出,考試成績太差、沒勁。
現把造成學生對高中階段學習生活不適應的原因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統計歸納如下:
1.初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的差異
由于初中化學對學生來說是新學科,剛學化學時的好奇心和
新鮮感使學生對化學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再加上初中化學內容相對較少,教師可圍繞教學內容開展更多的活動,使課堂氣氛更活
躍、更輕松。并且教學達到的要求不高,是化學的啟蒙教學,初中化學教師除了注重趣味性外,對每種題型都會先講例題,再讓學生反復做類似的題目,所以,使初中化學較易學習、考好。而高中化學內容相對較多,教學要求也更高了,教師只講重點內容和典型例題,有些內容和知識要求學生閱讀完成,要求學生通過大量的各種題
型的練習來加深理解和記憶,為了做到精講多練,所以課堂上沒有初中課堂那么輕松、活躍。一些學生習慣了初中的那種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什么東西都等著老師來講,老師不講的就搞不懂,哪怕是自己自學看得懂的也不去看,不用心去理解。鑒于學生在初中養成的學習習慣和方式難以一下子改變過來,高中化學教學在一開
始時要有一段時間采用一些初中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有個平穩的過渡,以逐步適應高中化學的教學和學習方法。
2.教學內容和學生思維的改變
初中化學教學內容是基礎性和啟蒙性的,趣味性強,一些基本概念也不要求準確掌握,知識簡單、好理解,所以學習起來輕松。他們帶著這種思維和學習習慣進入高中,而高中化學對知識、概念的要求一般是準確掌握,靈活應用,如高一化學一開始學習就是氧化還原反應,既要掌握其特征,又要掌握其本質,還要能分析氧化劑、還原劑,被氧化物質、被還原物質,例題類型多、練習多,表示的規范問題等,使學生覺得高中化學怎么那么啰嗦、麻煩。所以有些學生在剛上高中時,對氧化還原反應復雜的分析和討論,思維明顯跟不上,覺得越聽越糊涂。鑒于這種初高中教學內容和要求的明顯差別,老師在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時,別性子太急,別要求一步到位,否則會拔苗助長。
3.學習方法的改變
對于一些學習欠主動的學生來說,由于初中學習內容簡單、量少,憑著一點小聰明,上課聽一聽、練一練就懂了,覺得輕松自在。帶著這種學習方法和態度進入高中,而高中化學涉及的知識面廣,內容相對較多,學習的要求更高了,如果不先做一點預習,上課往往會跟不上。新知識的接受,需要建立在舊知識的網絡上,高中一節課所涉及的預備知識,比初中要多得多,如果學生沒有為上課作點課前準備,往往會在課堂上“掉線”。
所以學生上高中后,教師必須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預習、課后鞏固練習、及時復習),同時指導他們自主性學習,培養自學能力。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盡快適應高中學習生活。
初中生的學習往往是沒有計劃的,若高中學習沒有計劃是不行的。有的學生總是忙忙碌碌,好像學習很賣力,可是一天下來自己做了些什么都不知道,明天該做什么也不知道,這樣的無計劃學習肯定不會有好效果的,所以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按計劃有規律地學習與生活,學習起來才會得心應手,有的放矢,才會很快地適應緊張而有序的高中學習生活。
(作者單位 江西省信豐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