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早在一千年前的南宋時期,朱子就為我們的頭腦找到了一渠活水,那就是讀書,但時至今日,這渠活水卻被人有意無意地忘記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經濟至上的影響,有快餐文化沖擊。面對著喧囂的現代社會,已經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細品書香,傾聽風語,感悟村言。
那么人腦中的信息是怎樣交流的呢?如下圖所示:
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有兩種,一種是間接經驗,一種是直接經驗。這兩種信息,通過兩種不同的渠道——視聽和閱讀輸入到人腦中,為人的思維活動提供素材,而人的一切思維活動都是建立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之上的,初入的信息對人的立場、觀點、情感、態度、興趣、習慣、價值取向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而它是一切教育內容的概括,它通過人富有個性的思維,實現了客觀到主觀的改變。而人的主觀意識一旦形成,又反作用于后續輸入的各種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改造、創新,逐步形成新的信息內容,而這些信息內容,又通過說和寫的形式表達出來,被另一個具有獨立個性的頭腦吸收進去,進行再次的加工、再造,形成新一輪的傳遞。所有的信息,就是這樣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著,不斷地加工、再造,不斷地豐富、壯大,形成新的龐大的社會信息網絡。而我們每個人就是這龐大的社會信息網絡中的一分子、一個加油站、一個再造點,對整個信息網絡起到獨特的作用。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學問,而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屬性就是有一個能體現獨立個性的頭腦,所以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是為受教育者盡早地、有計劃、有步驟地提供有利于其自身發展的信息素材,指導其加工素材的方法,即思維的方法。及時收取其輸出的經過其頭腦加工過的信息,以便對其產生更有效的影響。
要知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孩子是最擅長模仿的
人,所以,教師必須向學生提供最能體現預期目的的社會化環境和社會人,以供他們模仿。
其次,是間接生活經驗,所謂的間接生活經驗是指通過他人對社會生活實踐進行概括和總結,而形成的書本知識、影視作品等。影視作品主要通過視聽的渠道來完成,書本知識主要是通過閱讀的渠道來完成。
隨著電子產品在生活中的普及,影視作品與網絡作品,以其形象、值觀、快捷的手段,迅速占領了人們的頭腦,但這些作品,往往受經濟利益的驅動,過分追求娛樂性而忽視其知識性,對教育,特別是青少年的教育,形成了不小的沖擊,有的甚至成了特殊人群的精神污染。因此,靜化影視網絡環境已勢在必行,影視文化、網絡文化亦被人稱之為快餐文化,其特點是作用于人的視聽,模擬生活實況,易于在短時間內引發人的情感共鳴,但它不能使人靜下心來冷靜地思考,反復地品味,因而造成了人思想上的懶惰,這是不足取的,但這又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如何運用影視文化,為全民教育服務,將是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我們進行研究的重要課題。
綜上所述,人區別于動物的最大特點是有高級智力活動,即思維,而給思維提供素材的途徑有三種,即觀察體驗、視聽、閱讀,而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即是正本清源,疏通渠道,要真正為人生注入一渠活水,為智力發展、文化承傳做出應有的努力。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果松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