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講試卷,不同的教師會采用不同的方法,方法不同,效果當然也不盡相同。怎樣才能取得好的評講效果呢?
1.照顧一般,突出重點
不管是單元測試還是綜合測試,試卷都必須覆蓋測試范圍的絕大部分知識點。不同的知識點難易程度不同,在教材中的輕重地位不同;不同的題型考查的能力層次不同,能力要求的側重點不同;不同題型的試題所描述的數學過程簡繁程度不同,破題難度不同。因此,在評講試卷時,不應該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試題只要“點到為止”,有些試題則需要“仔細解剖”。對那些涉及重難點知識及能力要求較高的試題要特別“照顧”;對于學生錯誤率較高的試題,則要“對癥下藥”。為了在評講時實現上述目標,教師必須認真批閱試卷,對每道試題的得分率應細致地進行統計,對每道試題的錯誤原因準確地分析,對每道試題的評講思路精心地進行設計。只有做到評講前心中有數,才會做到評講時有的放矢。
2.貴在方法,重在思維
方法是關鍵,思維是核心,滲透科學方法、培養思維能力是貫穿數學教學全過程的首要任務。通過試卷的評講過程,應該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悟性得到提高,對問題的化歸意識得到強化。評講的過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黑板上的繁瑣的數學推導與演算,而應該充分體現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應淡化數學中非重要的一般性演算,突出數學方法,寓數學方法于具體的試卷評講之中,依據不同的試題,恰如其分地嵌入科學的數學思想方法。
有些試題有多種解法,對于這種一題多解的試題,應通過教師評講的機會向學生予以展示,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更加透徹,應用更加嫻熟,還可以使全體學生都有收益。特別是能激發那些“尖子”學生的探索興趣與思維欲望。為了發揮一題多解的作用,教師除了自我尋找多種解法外,還應注意提取來自學生中的巧妙靈活的解法和獨樹一幟的思路。在展示一題多解時,切忌只是多種解法的簡單羅列,而應重在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對比,總結不同解法的特點,比較不同解法操作程序的差異,從而揭示最簡或最佳解法。
【例1】設關于x的方程式x2+ 2x+a=0在x∈R+上有根,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思路1(球根法)。設方程兩根中較大根為x1,則x1>0;
思路2(特征圖形法)。設f(x)=x2+2x+a=0,則f(0)<0;
思路3(交點法)。f(x)=x2+ 2x(x>0),g(x)=-a,則方程在R+上有根等價于兩函數圖象交點。
思路4(分離法)。因為x2+ 2x+a=0,所以a=-x2-2x。原方程在R+上有根等價于a的值在-x2-2x(x>0)的值域內。
上述4種思路,思路1是最基本的解法,思路2、思路3、思路4都較靈活地運用了函數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價轉換思想,較為直觀簡捷。這樣通過一題多解的策略,可培養學生思維的準確性、流暢性、靈活性和創新性,增強學生對數學美的真切感受。
3.分類化歸,集中評講
評講試卷時,大可不必按題號順序進行,可以采用分類化歸,集中評講的方法。
(1)涉及相同知識點的題,集中評講一份試卷中總會有些考題是用來考查相同的或相近知識的(特別是單元測試卷),對于這些試題宜集中起來進行講評,這樣做可以強化學生的化歸意識,使他們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強烈。當然務必在評講這些試題的同時,注意重點突出,兼顧一般,詳略得當。
(2)形異質同的題,集中評講所謂形異質同的題是指,數學情景相異,但數學過程本質相同或處理方法相似的試題。這類題宜集中進行評講,在評講中尋找不同情景下的數學過程所遵循的相同本質特征。顯然,通過這類試題的評講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使學生真正掌握這一類問題的處理方法,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批判性和深刻性。“形異質同”的核心是“質”,抓住了問題的“質”,就是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譬如下面兩道試題。
【例2】設關于x的方程sin2x+ 2sinx+a=0在x∈R上有根,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例3】設關于x的不等式sin2x+ 2sinx+a>0在x∈R上恒成立,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這里例1、例2和例3的數學情景截然不同,但數學過程的本質特征是相同的:它們分別以二次方程、三角方程、三角不等式為背景,但又都是以含兩個變量的數學關系為基礎,去尋求其中一個變量的取值特征,抓住這一相同的本質特征,可以發現:這3道試題都可運用分離法加以解決。
(3)形似質異的題,集中評講
所謂形似質異的試題是指,數學情景貌似相同,但數學過程本質大相徑庭的試題。對于這類試題也宜集中評講,要指導學生透過表面現象看內在本質,注意比較異同,防止思維定勢產生的負遷移。必須指出,形似質異的試題,通常僅異在只言片語之間,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誤區。因此必須提醒學生細心審題,以防上當。這樣做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深刻性、嚴密性,使他們對相應類型的問題認識更加深刻。
【例4】設函數f(x)=lg(ax2+ 4ax+3)的定義域是實數集R,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例5】設函數f(x)=lg(ax2+ 4ax+3)的值域是實數集R,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例6】已知:橢圓16x2+25y2 =400的右焦點為F,過F的直線L交橢圓與A、B,問滿足|AB|=8的直線共有幾條?
【例7】已知:雙曲線5x2-4y2 =20的右焦點為F,過F的直線L交曲線與A、B,問滿足|AB|=8的直線共有幾條?
這里例4、例5、例6、例7是兩個典型的形似質異試題,它們僅有幾字之差,初學者極易混淆。如果將它們集中評講,形成顯明的對比,必將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
4.評后反思,適度拓寬
一堂好試卷評講課的結束,并非以試卷上試題評講的終結為結束,教師應利用學生的思維慣性,引導學生做進一步的反思和探索,以充分擴大試卷的評講“戰果”。
(1)要求學生回顧某些試題的分析過程,從分析處理方法的高度再思考。
通過回顧,使學生體會某些分析處理方法的普遍應用性,促使學生對這些思想方法再認識,并將其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或許會發生質的變化。
【例8】①已知數列{Cn},其中Cn=2n+3n,且數列{Cn+1-pCn}為等比數列,求常數p。
②設數列{an},{bn}是公比不相等的兩個等級數列,Cn=an+bn,證明{Cn}不是等比數列。
該題考查了等比數列的概念、性質和推理運算能力,解題方法豐富多彩。仔細回顧一下,就可發現,無論是第一小題,還是第二小題,它們都是緊緊圍繞著一般與特殊的轉換關系展開的,只不過有的解法將等比關系用中項形式轉化,有的解法用定義形式轉化,有的解法用遞推形式轉化,可以說這些解法的核心是一般與特殊的轉換,而這恰恰是數列部分最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必須讓學生牢牢掌握。
(2)要求學生回顧某些試題的最后結果,從最后結果的適用范圍再思考確實存在一些較簡單的試題,其結論有著較大的適用范圍。它們往往是解決一些較難試題的階梯。如果能引導學生自覺地移植這些結果,可使他們的變通能力與遷移能力有所提高。
例9兩個相交平面都與另一平面垂直,則它們的交線必和另一平面垂直。等等。
(3)對某些試題進行數學情景和量的改造,要求學生再思考。
在原題的基礎上進行多角度的改造,使舊題穿上“新衣”,是培養學生思維發散能力的常用途徑,將試卷上的某些試題改造后留給學生再思考,可進一步擴大試卷評講的“戰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漣水金城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