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能力是創造新知識和新成果的能力,它包括提出新問題,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等方面,而青少年創新與科研人員的創新是有所區別的,它包括青少年能夠克服思維定勢,善于對學習材料提出新問題,發現新聯系的能力和運用科學的知識和已具備的能力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化學教學活動中的科學探究能力是創新能力的源泉,科學探究能力主要指學會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完成相關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收集證據,得出結論。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感受科學過程,掌握科學概念,提高探究和實踐能力;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初步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方法,進一步培養創新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
通過做“趣味化學”實驗,提高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老師講述有關生活、社會與化學的聯系話題,而后教師和學生配合變“化學魔術”。根據安全、簡易、新奇和學生實際,選擇“魔棒點燈”、“吹氣生火”、“空瓶發煙”、“茶變墨水”、“滴水生煙”“燒不壞的手帕”、“水下蠟燭”等節目,變幻莫測的化學魔術不僅能使學生大開眼界,而且從師生的介紹中懂得了科學道理。學生親自動手做趣味化學實驗,如“彩色溫度計的制作”、“水中花園”“噴霧作畫”、“一觸即發”、“自動長毛的鴨子”、“防火布”“大飛泡”等實驗,形象直觀的實驗現象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了創作的樂趣,提高了動手能力。還有引導學生做日常生活中的小制作和小化工產品。如自制肥皂、自制汽水、除去衣服上的各種斑跡、配制去墨靈、冰箱除臭劑,粘蠅紙等。自制這些小產品,經濟實用、簡單易行,易激發學生的熱情。
二、形成良好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勇氣
在課堂上,營造一個寬松、能夠發揮個性的學習氛圍,積極肯定學生的標新立異和異想天開,善待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以一種包容、保護的心態對待有不同尋常思維的學生,即使學生有時想法很幼稚或者是錯誤的,也不要責怪和批評學生,這樣才能解除學生的防備心理,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增強學生創新的勇氣。教學中,教師最好不用命令式、強制性的語言,而應以征求性、服務性的語言與學生交流,以增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和情感共鳴。建立這種新型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勇氣。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闡述自己觀點,不盲從教師、不盲從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思維品質。例如在學習乙烯性質時,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實驗來說明加成反應。為此,可以向學生提問:既然實驗是乙烯與溴水的反應,為什么方程式中只寫乙烯與溴的加成?乙烯與溴水的反應和乙烯與溴的加成反應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產物?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教材結論的局限性,也培養了學生創新的勇氣。
三、把多媒體課件引入課堂,通過多媒體課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而言是一種創新,教師的創新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多媒體課件具有豐富的教學信息,它可以把靜態物體動態化,宏觀物體微觀化,微觀物體宏觀化,把快的變化放慢,把慢的變化加快。通過掃描圖片、光盤裝載,網絡卸載等方式,廣泛地收集與教學有關的內容。通過文字,圖片、圖像、聲音的展示,將學生帶入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多感官接受剌激,擴大學生視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大大減輕了學生認識難度。同時把傳授知識轉向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四、激勵、評價學生的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學生的創新思維不但需要引導,更需要自身參與思維的積極性,而調動積極性最有效的是老師。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創新見解要及時激勵評價。激勵評價是指在教學中,教師運用尊重、信任、肯定、贊許、鼓勵、嘉獎等多種強化激勵手段,對學生的創新見解進行科學評價。使學生領略創新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生參與創新思維的興趣,使學生想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對暫時還沒有創見的學生,教師也應從不同角度尋找其長處予以鼓勵,引導他們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激發他們的創新興趣,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調動他們創新的積極性。
創新教育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目的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人才。教師理所當然要承擔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歷史重任。而化學課程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具有培養創新能力的豐富內容,只要全體化學教育工作者順應歷史的潮流,不斷探索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途徑和方法,利用化學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就一定會涌現出一大批創新型人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