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教育權力重心的逐漸下移和學校組織的日益開放,學校管理工作同樣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變革,因此管理者對工作進行反思和探討是非常必要的。學校管理是以“育人”為目的的管理活動,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這是核心。具體來說筆者認為應該從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處于主導性地位,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的發展之基、競爭之本、提高之源。
對教師的管理,關系到學校的興衰盛敗。學校里不在領導崗位上的教師占了絕大多數,能夠團結好這些絕大多數人,使用好這些人力資源,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是學校日常工作的重點。在管理教師方面上,要以理服人,以情服人。從德能勤績上公正的來考評教師,大膽任用有能力有才華的教師,各盡所能,同心合力,學校的管理就能踏上新的臺階,充滿生機。
學校在教師管理上要花足心血,要想方設法,為教師創造公平與寬松的教學環境。在教師的自身方面,亦要把提高自身的素質作為已任。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生,有文明禮貌之舉,衣裝端正的教師,他的學生也必然是講禮貌和衣裝端正的;有知識,善于傳授給學生的教師,他的學生也必然是有知識的。教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之間,都可能對學生造成影響。教師提高自身的素質,修身正性,以德為重,方可作為學生的表率,作為學生的榜樣。
二、深入落實教學的中心地位
學校工作要切切實實以教學為中心,學校管理要突出教學工作的地位。在課堂教學上,應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推進研究性學習,建立新型的教學關系和師生關系,大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彼此交流,重視合作學習,等等。為抓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授課水平和教學效率,必須保證教學常規檢查、質量檢測、校本探究、骨干及課改典型教師的培養、教師的基本功、各種教學活動及競賽活動等常規性的內容進行有效實施。
三、樹立質量觀念,提高教學水平
在教學管理中必須樹立質量中心觀念和全面管理觀念,因為提高質量是教學管理的目的,也是教學管理追求的目標,還是檢驗教學管理效果的標準,所以質量應該成為管理的中心。而質量的提高又必須通過全面管理來實現。質量是教學各項工作的綜合效果的表現,離開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質量的提高。因此,以質量為中心實行全面管理應該成為教學管理的一大原則。
決定教的質量的因素有三方面,即教師素質(包括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身體素質)、教學環節質量和教學研究。所以,我們在教的管理上就緊緊抓住了教師素質提高,教學環節和教研工作三個方面。
四、動員各方面力量參與教學管理
教學質量的提高,要通過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實現。要使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根據國外現代教學管理的成功經驗,必須動員、組織學校的全體成員直至家長及社會其它有關成員參與教學管理。外國一些國家,不僅在校內建立師生員工及家長參加的管理、監督機構,而且在校外還設有教師、家長及社會有關成員的聯合組織,共同為學生的教育教學負責,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國的學校,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校內的教學管理只是校長領導下的教導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組管理系統,很少甚至沒有師生及家長對教學施以監督的組織。家長及社會有關人士也很少有機會過問學校的教學工作、影響了教學管理,從而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因此,要使教學管理充分發揮作用,動員有關方面人員參與教學管理是勢在必行的。做好這方面工作,要注意如下兩點:
第一,學校領導必須對此給以充分重視,調動校內的方方面面參與管理,同時要力爭與家長及校外有關人員取得聯系,吸收他們參與學校教學的管理工作;
第二,建立健全各方面的教學監督組織,對學校的教學施以必要的監督,為教學改革提供改進意見與建議。
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從人的情感需要和發展的角度來思考管理的方法,積極營造一個尊重人、信任人的環境。學校應給予教師充分信任,放手讓教師發揮創新才能,增強教師的自我管理意識,從而深化教學改革,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為學校的發展帶來無限生機。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古井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