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教育系統大力推進教學模式改革,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如皋實驗中學的“活動單導學”模式紛紛嶄露頭角,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涌現,教師的課堂也越發精彩了起來。筆者認為,以上種種教學理念和模式,其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先學后教,精講精練。”這一改革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顛覆,是“有效課堂”的大膽嘗試,它使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興趣提起來了。
我教授初中語文多年,對農村中學學生狀況有著深入的了解,也不間斷的進行著新的教學模式的嘗試。我深深地感受到農村中學教學改革的艱辛,有些在名校推行的如火如荼的教學模式,在農村中學卻舉步維艱。我任教的學校位于城郊結合部,學生人數少,基礎薄弱,習慣缺乏,興趣喪失。部分學生甚至只有小學低年級的水平,練習難以完成,討論無法展開,老師們常在推進新模式中冷場,只好又回到“灌輸式”的老路上來。在這里我把學生的這種學習現狀稱之為“零起點”。
針對這種學生現狀,我總結多年來在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并通過把“零起點”學生狀況與新的教學模式糅合的嘗試,我覺得搞好農村學校教學模式改革要重點把握如下幾點:
一、教學話題興趣化
改變語文教學語言的表達方式,結合文本,讓學生在探究中自選話題,從而使他們產生學習興趣。
語言刺激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表現為說話方式的改變。教師適當的使用“百家講壇”式的幽默風趣、通俗生動、亦莊亦諧的語言,使用學生平時常說俗語、慣用語,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課堂情境與教師語言色彩的強烈反差,從而刺激學生的神經,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時,說到齊威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時,我就引用了一句文言名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學生不大明白,我就說:“齊威王就是齊國的老大。”學生哄堂大笑,這樣亦莊亦諧地講解,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其次表現為說話聲調的變化。教師在授課時,課堂語言的聲調不宜千篇一律,應以抑揚頓挫來挑起學生的情緒波動,有時說話聲音突然增大減小或停頓,會促使學生注意的改變,讓他們由走神瞌睡等各種非學習狀態轉入到課堂情境中來。
初中語文教學應以書為本,問題設計及話題選擇切不可離開課文,當然也應關注學生的生活閱歷和興趣愛好。可在預習練習中留有適當的機動性,讓各組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目標,并聯系各組不同的興趣愛好選擇話題,討論交流,形成書面成果,以便課堂討論。如我在教學《熱愛生命》一文時,課前預習要求學生查詢關于熱愛生命的名言警句,課堂圍繞當代中學生熱愛生命與奉獻社會的關系問題展開討論。既找到了學生的興奮點,又牢牢把握住了課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目標,學生討論熱烈,思想教育的效果良好。
這樣的課堂,活躍了課堂氣氛,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說自己想說的話,想自己想交流的問題,因而充分地調動每個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二、課時目標淺顯化
鑒于學生基礎薄弱的現狀,上課時目標設定要單一,題目設置要淺顯,教學注重基礎。
現以我的《生命與和平相愛》這一教學案例剖析如下:
其一、本課的目標設定為:
知識與能力:概括戴維的優秀才能,并進一步歸納出其優秀才能的根源。
過程與方法:分析人物,探究課文逐步深入的描寫人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和平、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而以上三維目標的實現,都是通過分析戴維的優秀才能及其根源自然導出。即由戴維的優秀才能導出猶太民族的巨大創造力,由戴維及猶太民族對生命的熱愛、對和平的期待導出培養孩子熱愛和平、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目標,并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時認識文章逐步深入描寫人物的方法。至此,三維目標在本堂課已被整合為一體了。
其二、本課預習設定為:字詞注音、寫作背景描述及作者概況查詢,題目簡單易于操作。課堂練習設置為: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戴維所具備的才能及其根源,線索單一,并可進行發散思維,便于融入藝術手法的解讀和學生情感的培養。課后練習設置為:你對猶太民族有怎樣的了解?對課堂所學進一步拓展,相關資料很好搜集,也使學生對猶太民族有更深的了解。
實踐證明,本堂課設計充分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他們學會了通過查字典、查資料、上網搜索等手段獲取有用的信息的學習方法。同時三個練習完成的難度小,上課時有話可說,積極發言,課堂氣氛熱烈,教學目標達成率高。
三、作業完成小組化
針對部分學生作業拖拉的壞習慣,我主張有發必收、有令必行,通過小組合作、師生督促的方式加以改變。
上一環節,通過簡化教學目標、注重基礎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但作業拖拉之風的改變卻并不能一蹴而就。我認為作業貴精,與其多而不作,不如精批精練,有發必收,有令必行,注重落實。對待少數作業老大難的學生,除了老師嚴格要求督促之外,還須充分發揮學習小組互助合作的優勢。
一要著力培養小組長的組織協調能力,讓他們不斷地對困難學生進行檢查督促,提醒其及時認真的完成作業。
二要充分發揮優生的模范帶頭作用,讓小組其他成員學先進比先進,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讓他們對學困生進行輔導,以期共同提高。
三要努力增強小組成員的集體榮譽感,引進小組之間的競爭機制,適時的進行作業競賽評比活動,對優勝者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對后進小組進行批評幫扶。
四要建立小組連帶關系,小組中如有作業完成較差的學生,扣小組積分,并按階段根據積分評定各組優劣,從而培養每位成員對小組的責任感和歸屬感。
通過小組互助合作,我班逐漸形成了學生自我督促,組員相互督促,組長制度督促,教師紀律督促的作業督促網絡,創造性的提高了學生的作業效率。
四、作文結構模式化
對于學生老大難的作文問題,老師要深入研究不同題材、體裁作文的一般特點和共同結構,讓學生在一定的作文模式訓練中迅速提高。
我國古代的作文理論一貫講究文無定法,講究氣韻靈感;似乎一切形式上的東西都會成為內容和情感表達的束縛。所以科舉應制之文一直受到批判,每一次文學形式上的變革都會催發文學內容的繁榮。如從先秦散文、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的沿革莫不如此。但其實這一事實也可以成為“文有定式”的有力佐證,每一種文學形式的穩定使用,都是文學內容繁榮的有力保證,八股文長期存在難道就沒有其合理性嗎?
作文在起步階段應有一定的模式,小學時仿例作文就是要求學生按例文的結構、寫作手法、語言特色等來組織材料,這對于初中階段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同樣適用。
各種文體在表達上都有自己的特點,依據這些特點可以形成一定的規范模式。如:記敘文無非是寫人和記事兩種,寫人的文章可先用簡潔的語言引出人物,再用100~200字描寫人物的外貌,給讀者留下初步映像,然后是用300字左右結合一兩件事表現人物個性,最后用100字左右收束全文;記事文章要寫清事情的六要素,過程要重點交代。議論文一般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進行,分析問題時可以分兩到三點來論述,每點舉一個典型的例子。說明文先要弄清楚說明事物的幾個特點,然后再逐點說明,說明時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把幾種文體結合起來看,無非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破題 ——析題 ——結題這三步。
當然,文體的劃分方法各異、種類繁多,但各種文體必有其固定的模式和特點。老師系統的模式化訓練,會使學生掌握越來越多的“套路”,最后才能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對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強烈,教學模式的改革也勢在必行。教學資源好的學校固然要先行一步,教學資源差的學校也不能無所作為。我們要牢牢把握教改這一時代脈搏,緊緊抓住本校的校情班情,積極有創造性的開展課堂模式改革,為農村孩子的全面發展盡心盡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炮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