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課改新理念和新思想的深入,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師問生答”變成了“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了“自由活動”,“師說生聽”變成了“自主探索”,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但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后,卻折射出放任與浮躁,我們的課堂教學多了些新穎的形式和新穎的教學行為,卻丟失了“有效”這個寶貴的東西。應該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課堂教學煥發出青春活力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創設有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課堂教學是一個從準備到實施以至于目標達成的完整過程,能否實現教學目標,關鍵是教師是否具有良好的目標意識。具體表現為能夠分清主次,區別輕重,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比如,解應用題歷來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多數學生不能正確地從實際背景中獲取一些有用的信息以及如何處理所獲得的信息。而有些教師對問題的實際意義,問題所涉及的數學概念和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重視不夠,簡單地把實際問題處理成一個純數學問題。“實際問題——數學問題——數學式子”這幾個轉化過程在教學中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學生只能程序化、機械化地接受。這樣課堂中的發展性目標就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
二、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愿望,并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比如,筆者在教授“代數式的值”這一節時。問:你想知道你將來能長多高嗎?
學生:想!(異口同聲)接著問:那么請看身高預測公式——男孩:(x+y)÷2×1.08;女孩:(0.923x +y)÷2;其中x表示父親的身高,y表示母親的身高。學生懷著極大的好奇心,興奮地計算著。有個男生脫口而出:“哇!我能長到1米85!”筆者及時引導:“剛才每位同學求出的這個數值,就叫做這個代數式的值;大家用自己父母的身高代替x,y計算的過程就是求代數式的值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的,但只有那些帶有探索因素的問題性情境,才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才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強烈的激發作用。好的問題情境應該具有趣味性、有效性、導向性、探究性和衍生性。教師應該鉆研大綱和教材,了解新舊知識、縱橫知識之間的聯系,充分了解和把握學生在知識經驗、水平等方面的特點,這樣創設的情境才能做到繁簡得當、難易適度,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三、創設有效的教學氣氛
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師生雙方情感的溝通和協調、相互信任和合作關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師以自身的積極情感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為營造教學的和諧氣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
1.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都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
2.教師在上課期間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每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
四、創設有效的引導探究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呈現——接受”模式,即教師呈現知識,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而“引導——發現”模式,以教師的引導為手段,以學生的發現為目的,教師適時點撥和引導,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比如,函數是研究現實世界變化規律的重要模型,是數與代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比較抽象的概念之一。筆者在講授函數的第一課時,首先舉大量實例,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日常生活或其他學科的問題,(如某地一天內的氣溫變化圖;銀行的“整存整取”年利率表;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等)使學生體會變量和變量之間相互依賴的關系,并明確“變量”與“常量”的概念。引導學生感受周圍世界中變化的量,發現它們之間相互依賴的過程,理解表格、解析式、圖像所表示的變化規律以及獲取并分析信息,進行推理和預測。這些都是為接下來正式學習函數概念打基礎,是函數概念學習的第一階段。函數概念比較抽象,對其理解不能一步到位,要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例如x和y,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之對應。學生對這句話往往理解不深甚至不理解。筆者通過舉例,從函數的解析式和圖像兩種不同的表達形式上引導學生理解辨析。實踐證明這種引導是有效的,既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函數概念的本質,又避免了抽象語言帶來的理解上的困難。
五、創設有效的發展特性
盡管在同一個教室里接受著同一個老師授課,盡管本來有著相同的認知基礎,但學生個體在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和學習特點上的差異決定了他們掌握新授知識程度的參差不齊。而教學的有效性追求的應該是所有學生共同發展、全面發展,而不是個別尖子生的出類拔萃。因此,教師必須在人格和交往上尊重每一個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關愛每一個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那么,每一個智力正常的學生就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并獲得成功。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筆進期待以自己的思考和交流,引發更多的老師對這一問題的關注與探索。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楊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