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文言文文教學的現(xiàn)狀
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從應試的角度講,文言文閱讀分值19分,如果列入文科班附加題后的10分,就是29分,再擴大一步,能讀懂淺義的古詩詞,也需要一定的文言文功底……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很重視文言文教學,有些教師甚至新學期一拿到必修課本,就勾出文言文必背科目,要求學生先行背誦,后行學習。而從教學模式來看,文言文教學多采用教師講解,學生誦習的傳統(tǒng)方法。不可否認,傳統(tǒng)的講授模式有一定的優(yōu)勢,如:講解比較全面準確,教師比較方便操作,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教學進度比較快速等等。但是,這樣的講授方法也有它明顯的弊端:
1.傳統(tǒng)的講授模式需要學生有很強的定力
長時間地“聽講”,并且除了聽講之外沒有任何主體參與性的工作,這樣會使學生注意力渙散,情緒煩躁,甚至有煎熬感。就像聽取一個長時間又寡趣的會議一樣,如果演講者的話少趣味,無意義,總像完成任務似地在“講授”,那么我們“聽講”的人,就會翻翻手機,看看手表,挪挪椅子,提提手包,作希望離座的表示。同樣,傳統(tǒng)的文言文講授模式會消散學生的激情,磨光學生的耐性,扼殺學生的能力。試想想,如果只有我講你記,不自己動手查閱古典文獻去存疑解惑,那么你培養(yǎng)出來的會是什么樣的學生?也許只能是一個永遠只能依仗別人“走路”,少了“攙扶”就會“摔跟頭”的寄生蟲了。而一些功底較好的學生也可能就無法“更上一層樓”了。因為他們會覺得,沒有老師的教授,手捧一本文言文翻譯大全,也同樣能解決問題。由此可見,除非學生有超強的定力,哪怕有嚴師“監(jiān)控”,哪怕你聲嘶力竭、吐沫橫飛,他們也不得不“人在曹營心在漢”了。
2.傳統(tǒng)的講授模式容易使教師教學流于形式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學不是像交付一件東西那么簡單,我交給你了,你收到了,東西就在你手里了”,而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模式有時就會讓我們產生這種“交付東西”的心理,尤其是在學生很不“給力”的情況下,教師就會這樣的心理安慰:反正我講完了,剩下的就是你聽不聽、聽不聽得懂的事了。
似乎一講一聽之間就完事了。要知道,教師教不是為了單純地完成所謂形式上的教學任務,而是為了讓學生學到應學的知識,并且是盡量讓他們輕松愉快地學到。
二、文言文“自講”模式的嘗試
針對固有模式的缺陷,依據(jù)主體參與教學理念,我認為讓學生“自講”文言文,是對文言文教學模式的積極嘗試。
文言文自講模式就是指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參考書、工具書,對一定的文言文字詞、語句、片斷甚至全篇,進行從詞句含義、用法到篇章結構脈絡、藝術特點的講解,使學生能夠具備獨立學習、講授文言文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操作:
(一)講詞句
這是學生自講文言文的初級階段,是在學生文言文知識積累較薄弱的情況下進行的自講。這時的文言文學習,以教師“逐句講解”為主,學生“自講”為輔。但是,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要盡量提供學生“自講”的機會,碰到學生能力范圍內的詞句,盡量“提問”,讓他們自我解決。這時的學生自講,表現(xiàn)為對教師關于常識、語言點等提問的回答。
(二)講語段
在學生的文言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后,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查看工具書、參考書等途徑,講解指定的語段了。這個階段可以采取多種方式調動學生自主講解的積極性,如:每組分別選擇一段,組內推薦講解或全班共同準備幾段,然后抽簽決定各組自講的段落,最后確定任意一人講解或干脆學號接龍……但不管采取何種方式,在講解語段時,教師及學生要分別做到以下準備:
1.利用手中資料,能夠較熟練地誦讀全文,目的在于正音,不能因為讀音影響講課效果。
2.在利用資料的基礎上,如果還有個別問題理不清、講不透,一定要詢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葐柾瑢W,總會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在實在無法統(tǒng)一標準的情況下,才求教于老師。特意安排這種先后順序,一是希望增強他們的合作精神,二是希望營造出文言文自講的氛圍,使他們真正進入狀態(tài),從而以點帶面,帶動整個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當然,我更希望他們對知識的追求有務實的精神,不能跟平時學習那樣,只要求了解個大概,“知其然”,畢竟走上講臺,充當?shù)氖墙處熃巧荒茉谥v解時因為某個知識的脫節(jié)或糾纏而掛黑板,所以更要“知其所以然”。
3.在段落講解的過程中,不能“抓芝麻丟西瓜”,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講解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點,并且根據(jù)文言文翻譯的原則盡量直譯,實在不好直譯的情況下,才可意譯。
4.講課方式可自主操作,可以由教師提問,也可以讓學生質疑,也可以模仿老師平時的講課模式,更或者另辟蹊徑有自己獨創(chuàng)的方式。無論哪種方式,都要要求學生積極配合。
5.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宏觀調控,處理一些突發(fā)情況,如講解人因一時緊張,講解脫節(jié)或糾纏于某個細枝末葉出不來,或個別知識點講解有欠周全等,這時,教師要及時跳出來調節(jié)指正或作必要的補充說明。
6.為了使這種講解方式積極有效的進行下去,教師要對各組講解的結果進行評價。評價時要盡量肯定在講解過程中出現(xiàn)的任意一個閃光點,不能苛刻批評,吹毛求疵。畢竟能站出來講的本就不易,積極性不可輕易挫傷。也可以采取獎懲措施,如講解效果好的獎勵一支筆、一個本子、一瓶冰紅茶等等;準備不充分的罰唱一首歌、再另講一段、背誦一篇文言文等等,只要于激勵有益、無傷大雅,怎么做都行。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提供的“自講”段落,需要教師事先挑選或過目,有所選擇,有一定的“知識”含量,否則多講無義。
三、文言文文“自講”模式的注意點
也許,有人會問了,這樣下去,教學進度不就無法保證了嗎?確實!所以,文言文“自講”模式還要注意一定的問題:
(一)教學進度控制的問題
1.教學時間比較充裕時,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各組推薦、全班推薦、老師指定等,留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營造學習文言文的氛圍,激發(fā)更多人的參與興趣。
2.如果教學時間較緊張,可以減少自講語段的設置,在自講時,也可以直接請文言文功底較高的一位同學講解。
(二)教師講授時機的問題
以學生“自講”為主的文言文教學,不是不要教師“講授”,而是盡量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講授,從而突出教師講授的意義和效果。以下情況是教師需要參與的:
1.教學時間比較緊張時,教師可以在拎出文言文的整體框架,對一些難點進行提示后,根據(jù)時間的限制,留某個或某些重點段落給學生自講。這樣既做到了重點難點突出,又使教學進度不受影響,還讓學生很好地掌握了教學內容。
2.自講者在解不清、講不透某一知識點時,教師要及時指出,及時補充,以免學生受第一印象影響而接受錯誤的或片面的信息。
3.自講者因緊張而無法繼續(xù)講解時,要及時緩解氣氛,可幫其講解幾句,以便其放松心情,不受情緒影響繼續(xù)講解下去。
總之,文言文“自講”模式,跟傳統(tǒng)模式相比,提高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文言文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師”一呼,“生”百應,甚至師生“爭鋒相對”。并且在碰撞中,還能發(fā)現(xiàn)和生成一些用傳統(tǒng)模式所發(fā)現(xiàn)和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樣,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質疑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境界,真是一舉多得。當然,這個方法我實踐的時間還不長,許多地方由于資歷、閱歷有限還考慮欠周,希望大方之家見教。也希冀同仁們一齊努力,為高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實踐出一條更科學、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