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2011年《語文課程標準》沒有七至九年級的文言文具體教學標準,它融于現代文的階段目標之中,過于簡略,教師不易操作;農村初中語文教師的文言教學過于枯燥無味,灌輸式教學嚴重,課堂死氣沉沉。筆者依據2011年版《語文新課程標準》,吸納當前文言教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農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目標。目標包括總目標、階段目標和實施建議三部分。因為,筆者深信,有效教學首先是目標明確且有先見性的教學。
【關鍵詞】初中 文言文 教學目標
一、制定原因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前言”指出:“為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積極的作用。”其課程的基本理念又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以上文字的粗體字為新增部分)。”而初中文言文,無疑應是“優秀文化”的,且是很能“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因為它是從祖國五千年優秀文化里精選出來的經典。但《課程標準》并未對初中文言文的“教學標準”作具體規劃與說明,只是零散地分布于現代文的教學標準之中:筆者不揣簡陋,特仿照《課程標準》制定了“農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目標(七年級)”(不敢自稱“文言文教學標準”),以求教于方家。
二、制定依據
首要的依據是2001年和2011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編寫體例、框架與內容;其次是農村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教師灌輸式教學嚴重,照本宣科現象嚴重,在《課程全解》《點撥》之類的教輔資料書汗牛充棟的當下,教師又無創新講解的意識和智慧,因此依據之二在于著力改革當前文言教學現狀;其三,盡可能細化為操作可行的教學目標,實現文言教學“言”與“文”的統一,吸納當前文言教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創設文言文課堂教學輕松活潑的局面。因為,我深信,有效教學首先是目標明確且有先見性的教學。
三、農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目標
(一)總目標
1、能借助注釋、工具書、圖書館和網絡閱讀理解淺易文言文。七至九年級課內文言文背誦總量27篇(段),課外文言文閱讀總量在60篇以上。(注釋:淺易文言文,初步定義為唐宋元明清時代的淺顯易懂的文言文和魏晉時代的少量筆記體文言文。學生以《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為文言文學習的首要工具書和主要工具書。)
2、學會誦讀淺易文言文,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味,樹立傳承古典文化的遠大志向,有閱讀文言文的持久動力和堅持不懈的行動。
3、積累并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用法不少于150個(每學年不少于50個),了解文言文判斷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等常見句式。
4、歸納、整理、掌握七至九年級中常見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并熟記例句。
5、逐步養成在日常生活中、習作中主動運用文言詞語、文言句式、名言警句的良好習慣,逐步提高語言表達的精煉性、典雅性,體悟、闡釋或變通理解文言道理、觀點,發展思維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七年級)
1.閱讀與感知
(1)按教材要求熟讀和背誦相關文言文,在教師指導下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2)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并欣賞文言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在教師指導下作出一定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形象、道理,能結合自己思想、生活、知識水平和周遭生活實際,利用例證闡釋法交流和展示閱讀體驗。
(3)以直譯為主翻譯句意,譯文做到“信達雅”,不死摳字詞意思,能理解和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及其情感傾向。
(4)在老師指導下,利用工具書課外閱讀和理解明清文言短文不少于20篇。
2.積累與運用
(1)積累本學段文言課文中出現的常見實詞意思、虛詞用法不少于50個,了解判斷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等常用句式及其意思。
(2)積累本學段文言課文中出現的成語、名言警句,準確把握它們的意思,并嘗試運用。
(3)歸納、積累、掌握本學段出現的通假字、古今異義、一字多義、詞類活用。
(4)能正確翻譯每篇文言文的重難點句子。
第二、三學段(八、九年級)(暫略)
(三)實施建議
1.要處理好質量和數量的關系。要想學好文言文,必須把立足點放在大量閱讀上,單靠課內的文言文是絕對不行的,教師要善于挖掘文言文教學資源,善于引領學生誦讀近代、當代名家的文言詩詞歌賦。提倡語文教師編著《初中生文言文課外讀本》校本教材,促使師生多讀文言文,多悟文言文,多寫文言文,從而提高文言文的語感,豐富語文素養特別是古文素養。
2.要處理好實效性和生動性的關系。農村初中生要參加升學考試,文言文是必考內容,分數的追求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視文言文的人文價值,要注意挖掘文言文學習的趣味性和價值性,要把課上得生動有趣,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例證闡釋法領悟文言要旨,培養學生熱愛文言文的情感。
3.要遵循簡單化的教學原則。就是盡可能地淡化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語法知識,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先做大量的積累工作,盡可能地多讀文言文,讀得多了,很多語法現象自然就明白,很多古文也是可以讀懂的。文言文的知識點始終在于通假字、古今異義、一字多義、詞類活用和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等方面,抓好它們,就等于抓好了文言學習的綱。
4.要堅持積累運用的原則。“積累”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由學生積累、歸納、整理,長此以往,受益匪淺;要注意運用,學習文言文的目的,是為了“古為今用”,是為了豐富現代語的表現力,如果不加以運用,學生就會為讀文言文而讀文言文,就會對文言文閱讀了無興趣。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2]《初中文言文一本通》.
[3]《初中文言文知識類編》.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安市鄰水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