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曾經一度被忽視的美育教育日益受到重視。在全國教育會議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強調。筆者多年來一直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近年來,在語文教學中,注重發現語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初中語文教學與社會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審美觀形成的時期,因此,對他們進行社會美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審美觀,顯得十分重要。
初中語文教材中社會美的素材非常豐富,我們所提倡的“五講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從中找到例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完全可以加強“四美”教育?!八拿馈钡暮诵氖切撵`美,而社會美的核心也是心靈美。心靈美是相對于人的外在美(儀表美)而言的,現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較注重儀表美。人固然應該講究儀表美,但更重要的還是內在美即心靈美。心靈美是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的基礎,它借助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表現出來。反過來,通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靈。
初中語文教材具有語言美的特色。語言美包括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從形式美來說,語音、語調、語法、句法正確,速度適中,就是美的,否則就是不美的;從內容來說,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內容就是語言美的體現,比如說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鑒于以上所述,可以說初中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行為美素材,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材料的教學,以及開展適當的活動,對學生進行行為美的教育。
二、初中語文教學與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對于社會美而言的。自然美是指自然物本身所呈現出來的美的形態。大自然是絢麗多彩的,它是個變化無窮的萬花筒,它的美千姿百態,它為文學藝術提供了無比豐富的寫作素材,是學生審美情感體驗的最豐富的源泉。語文教材中的散文、詩歌、小說等體裁中有不少關于自然環境的生動描寫,比如《荷塘月色》中月下荷塘的美景,《五彩池》中五彩繽紛的水池,《荷花》中荷花的形、姿、色的美,《翠鳥》中翠鳥羽毛的美……這些通過描繪表現出來的自然景觀,是經過作家的審美而創造出來的,它比單純以色彩、線條、形狀、聲音等形式取勝的現實自然美更為精致、細膩、完美,而更富有感染力。這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自然的美的事物,只有作為人的一種暗示才顯示出美?!苯處熞龑W生鑒賞這些自然美,使他們了解美的特征,增強他們的審美感知和理解能力;通過自然美的欣賞開闊視野、增加知識、陶冶情操;通過自然美的欣賞,尤其是那些人化自然美的欣賞,來增強學生熱愛自然環境,熱愛祖國美好河山的情趣。
三、初中語文教學與藝術美的教育
初中語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來進行藝術教育的資源。教師在教學和課外活動中可以開展以下活動。
1.自制語文教學掛圖??赡苡腥藭J為教學掛圖僅限于英語等學科,其實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場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圖的方式反映出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這些插圖放大、加工成彩色掛圖,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圖,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以圖畫的方式將課文內容描繪出來。
2.根據課文內容排演短劇。初中語文教材中幾乎每冊中都有由多個角色組成的文章,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改編成短劇,自己演出,比如說《羚羊木雕》、《曹劌論戰》等。
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復述課文,將課文內容加工、改編成故事,講述出來。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述活動都可以在學生中開展競賽活動。
四、美育與初中語文教學“相長”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悅性。美育可以通過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來感染人、啟發人,這就與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論證區別開來。情感性是美育的特殊功能,美育將理性蘊含在感性之中,以情感業維系主體與客體的關系,而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樣的理性來維系主體與客體的關系。美育不靠灌輸,更不靠強迫,它是自由而輕松愉快的,正如黑格爾所說:“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泵烙倪@些特點決定了它對人的作用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這也使得它較之于某些抽象的說教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五、發掘文本的內在美
教師要引導學生賞析文章的美,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引導學生發現、鑒賞文中的美。一是品析詞句,感知文章的語言美;二是剖析結構,體會文章的布局美;三是分析內容,理解文章的思想美。例如,從“你品嘗過失敗的滋味嗎?”從問句中體會將抽象化為形象的語言;從楊朔《荔枝蜜》的曲折生動的情感升華中體味作者獨具匠心的結構美。也可同學生一起接受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教誨,與范仲淹先生同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共同抒發歐陽修“與民同樂”的偉大情懷。學生于是從對課文激動人心的事件敘述、高尚純潔的情感抒發的學習與感受中,了解到它的藝術美不僅存在于作品的結構、語言等形式美,還蘊含在作品中的藝術意境,藝術形象展現的無限廣闊的審美空間里,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拓展學生的審美體驗。
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加強美的教育,增強學生的美感體驗,既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又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觀念的轉變,新課改的實施,教師已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還要努力使學生做到高質量的知識掌握和最大程度的智力開發,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社會發展,采取與學生身心發展相適應的積極措施,使每個個體都得到均衡全面的發展,美育顯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加強語文教學中的美育,這是教學的需要,更是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需要。
育人以美,作為現代語文教師,僅僅精通專業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會以美育人。而審美已經不復是從書本上取來送給學生的鮮花,而要成為教師自己的一種理念。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