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千年才開一次花的仙界極品之花“優曇婆羅花”在江西省廬山被發現。8朵直徑僅為1毫米的乳白色小花在當地引起轟動,花形渾圓如滿月,遠看像是千堆雪;花莖細如金絲,觸摸異常柔軟。
三千年,一百萬個日夜的輪回,才等到一次花開,而且只有8朵小花。但也許因為花期長,優曇婆羅花才花香至極。此花因為極為稀罕,才被尊為佛家仙花,備受推崇和敬仰。
由優曇婆羅花我想起了那個被稱為“中國最笨歷史作家”的汪衍振先生。
歷史作家汪衍振,花了大半輩子研究晚清三大名臣,耗費21年心血只寫了《曾國藩發跡史》《李鴻章發跡史》《左宗棠發跡史》三部歷史小說,成為2011年開年最受關注的作家,并被媒體譽為“中國最笨歷史作家”。21年寫了70多萬字,平均一天100個字。為了徹底搞清楚曾國藩初入官場12年的升遷細節,汪衍振搜閱了近2000萬字的珍稀史料。“上窮碧落下黃泉”,其用心之苦,用力之深,到了無孔不入、無堅不透的地步。21年來,汪衍振除了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外,就是埋頭查資料、核對史料、讀書、寫作。有時為了核實一段史實的出處,可以不吃不喝地埋頭工作直到天亮。
對于“最笨”這個稱號,汪衍振表示笑納:“媒體或讀者說我寫得像‘龜速’,說我是中國最笨歷史作家,我并不生氣,反而覺得不錯。‘笨’是一種態度嘛,不管多聰明的創作者,一旦涉及歷史題材,都不敢不笨。我最大的長處,就是能坐得住冷板凳!現在不少年輕的歷史作家,一天就寫一萬多字,這速度總讓我覺得有點懸。歷史這東西,不寫則已,一寫就得認真,就得靠譜!”
民國張愛玲曾說過:“出名要趁早呀!”但“出名要趁早”這樣的命題未必適合每一個人,大器晚成者往往更加讓人器重和敬仰。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5歲便可指物做詩,才華出眾,但由于自視甚高而疏于勤修,最后落了個“泯然眾人”的下場,真叫人扼腕嘆息。
在動畫大片《花木蘭》中,花木蘭的父親對有些心浮氣躁的女兒說:“樹上開的花,每一朵都是獨特的,你可能是最晚開的那朵,可是一定是最漂亮的。”做人做事,其實也像開花一樣,總有一些人能安靜淡定地儲蓄自己的夢想,不急不躁,不貪多,不求快,窮盡一生去做好一件事,力求完美,就像一朵晚開但締結傳奇的極品之花。
(選自《廣州文摘報》2011年7月18日,有刪改)
讀后漣漪
在如今的快餐時代里,人心浮躁,人們往往把好與快等同起來。人們不愿花時間去積累沉淀自己,更不用說去忍受寂寞。所以當今社會總是流星太多,大師太少。不要怕自己是朵晚開的花,只要堅守信念,耐住寂寞,執著地汲取營養,積累與沉淀人生的能量,你就能開出最動人的美麗花朵,散發出最沁人心脾的芬芳!
【王 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