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競爭中,品牌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要素。品牌顧名思義,“品”強調的是品質、質量,“牌”強調的是識別形象。一個企業,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中,必然面臨著選擇定位的問題。定位就是考慮確定究竟要把自己的商品賣給誰來消費。
一個社會的階層按照收入來劃分,都可以劃分為富人、窮人和中產階層三類。品牌的定位相應也有三種:盯住富人的高端市場,盯住中產階層的大眾市場,盯住窮人的低端市場。事實上,這僅僅是定位的一種方式,企業還可以從年齡維度對消費者進行細分,這并非一成不變。
在《絕對民牌》這本書中,真維斯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勛很推崇吉姆·柯林斯的“抽枝和剪枝”理論:“如果你在一棵樹上添加足夠多的新樹枝,并且聰明地修剪掉枯枝,那么你可能使其長出生機勃勃的枝條,且它們極有可能在持續變化的環境下枝繁葉茂”。
某種意義上,真維斯的成功,正是得益于“抽枝和剪枝”。20世紀80年代,楊勛的旭日集團收購了澳大利亞品牌真維斯,1993年以“高端休閑服飾洋品牌”的形象進入中國內地,1997年實施發展戰略大調整,走上“物超所值”與“名牌大眾化”的“民牌”之路。
至少從現在開看,真維斯的轉型是成功的。目前,真維斯在內地的專賣店已超過2800家,不請明星代言人,沒有刺激消費者的大規模廣告傳播,真維斯的營銷方式多少有些另類。然而就是這樣一家低調的企業,銷售額增長率保持15%~20%,競爭對手換了一茬又一茬,獨真維斯越來越“枝繁葉茂”。真維斯的道路,看似走得淡然專注,卻也并不輕松,甚至有些艱難。
《絕對民牌》一書,將真維斯鮮為人知的一面娓娓道來,從全方位審視真維斯品牌的進化哲學。
概括來講,真維斯的“民牌”之路有以下五個特點:
一是價格上走親民路線,做大眾買得起的衣服,不謀取暴利。
二是瞄準人們的日常消費,真維斯不引領時尚潮流,只追隨時尚潮流,只要不是特殊場合,都可以穿。
三是專注,真維斯20年來一直堅持自身的定位,未來也不準備向中高端轉型,強調“守業”,讓品牌在時間中沉淀、成長。
四是做有責任感的“民牌”,真維斯每年堅持舉辦“真維斯杯”設計大賽;積極反哺社會,以建設學校、資助貧困大學生及各種方式致力于慈善事業,截至目前,真維斯已累計捐資逾1億元。
五是做服務營銷上的“民牌”,在真維斯的銷售終端,你能感受到時尚和溫暖。在真維斯,導購在推銷上堅持跟蹤服務,不干擾顧客的選擇,只有在顧客需要時才給予及時解答,體現一種尊重;顧客進店,總有歡迎,顧客選擇,總有微笑,顧客購買,總有謝謝,處處體現一種溫暖。
通常,人們的購物心理無外乎“炫耀”或“物美價廉”。抓住“炫耀”,是奢侈品的選擇,成功者畢竟是少數。抓住物美價廉,則海闊天空,這應該是大多數品牌進化的必然選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肯德基、麥當勞就是其中最優秀的代表,如果與這種市場趨勢背道而馳,必將自食其果,發明復印機的美國施樂公司就是失敗案例。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沒有品牌建設,小企業永遠成不了大企業;不成為“民牌”,品牌就難以成為歷史的見證者,無法基業長青。
編輯:趙曉萌myhouse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