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人人都喊LBS,現在LBS也只是很多移動互聯網產品的標配,并未壯大成一個成熟的行業。那么,所謂的移動互聯網,究竟是一個獨立的行業,還是一種幫助傳統行業擴張的手段?SoLoMo前景美好,但開發者真的可以只玩玩社交概念,就能在移動互聯網上賺到錢?
如果有人問,2011年最火的是什么?不是難得一遇的“神棍節”,也不是紅遍大江南北的非誠勿擾,而是移動互聯網。如果有人問什么將在2012年繼續繁榮?說是移動互聯網應該不會錯。
如果說2011年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元年,那么今年,將是移動互聯網新的爆發點。但究竟誰能說得清楚什么是移動互聯網,它又將朝著何處發展?像“三網合一”、“云計算”、“物聯網”這些層出不窮的新概念一樣,人們在談到移動互聯網的時候,都帶著一種霧里看花的感覺。從LBS由一個火爆的行業淪落為一個標配應用,推而廣之,我們不禁疑惑,移動互聯網究竟是行業還是手段?
光談概念是虛的?
作為2010年最火的手機應用,LBS曾經引領了一股“簽到”風潮,那些發燒友網民無論到哪里都要告訴周圍的朋友“我在這里”。但是“簽到”僅僅是一個功能,不是目的。基于位置的“簽到”能獲得什么樣的商業應用,一直是LBS領域的公司苦苦探索的問題。
他們探索的似乎并不順利,甚至有人覺得,2011年一整年的市場現實證明,簽到概念已經玩不下去了:網友已經對簡單的簽到應用審美疲勞,而很多線下商戶也被簽到團購弄得不勝其煩。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讓用戶在LBS中體驗到樂趣?LBS創新勢在必行。
從中國目前的市場來看,幾乎任何國外模式的照搬在國內都無法生存。LBS也一樣,只有在應用中融合了本國的特色和需求,才能得到更加長遠的發展。
2011年2月,著名IT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提出“SoLoMo”的概念,即:so—social,社交;lo—local,本地位置;mo—mobile,移動網絡。他認為將Social、Local、Mobile 3個單詞集合為一種新的應用才是未來LBS的發展方向。聽上去很美好,但概念都是虛的,產品才是最真實的。
對于LBS而言,鎖定目標用戶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70后”和“85前”人群對隱私比較看重,但是“85后”和“90后”這兩個群體,對隱私的概念相對模糊。他們個性張揚,很大一部分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狀態位置,渴望得到關注。因此,應當將這兩代人作為未來的主力目標用戶。
究竟是手段還是行業?
移動互聯網目前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很快,這個行業將會融入到傳統行業和企業應用管理之中,移動互聯網和傳統行業兩者相互創新、相互兼容。
從某一層面上來說,移動互聯網既是傳統行業的創新,又是傳統行業的輔助。因此,移動互聯網更多的是一種手段,一種便捷生活的手段。而對于移動互聯網的從業者來說,目前所要做的,就是不斷探索如何將移動互聯網的特性與傳統行業和企業應用相結合。
其實,將移動互聯網的特性滲透進傳統行業,得到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例如:將LBS功能、手機上網功能放到出租車行業,就可以大大改善出租車業的運營效率;傳統零售業可以在移動終端上發布特價和促銷信息;售后服務業可以利用手機的定位功能,迅速提供近距離的、高質量的售后服務……這些領域目前還是一片藍海,創業者在這里應該大有可為。
如何賺錢和生存?
正如現在LBS遇到的難題那樣,即使它已經擁有了大規模的用戶,也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一個標配應用,但它如何盈利?不光是LBS,如何在移動互聯網賺到錢已經成為廣大應用開發者最普遍關注的話題。
雖然,有人認為移動互聯網在2012年將會有一個爆發點,但即使這樣,移動互聯網的盈利模式也沒那么快就清晰地展現。而且,到目前為止,正兢兢業業奮斗在移動互聯網一線的創業者們,也都說不清楚它的盈利模式究竟是什么——每一個創業者和開發者,都還在盈利模式的道路上探索。
創業并不是只要行動就能取得成功,創業勢必要經過一番波折和挑戰,而聰明的創業者,懂得如何將挑戰轉化為機遇。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的增速非常迅猛,這對開發者而言,不僅是機遇更是挑戰。開發者如何發揮聰明才智,將這些挑戰變為機遇?其實,在創業的道路上,最重要的是調整好心態,不管面臨怎樣的挑戰,每個創業者都要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市場的判斷。創業不能畏首畏尾,否則將一事無成。
而在移動互聯網的創業中,把握機遇的最佳方式就是腳踏實地,先養活團隊。只有培養了一支優秀的隊伍,才能在創業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披荊斬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