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廣東省東莞男子蔣某軍被一輛面包車撞傷,不省人事,肇事司機逃逸。東莞市鳳崗公安分局局長羅建軍下班路過事發現場,指揮同行民警救人并處置事故。圍觀者與傷者妻子張某蘭趕到現場后指責羅建軍是肇事者。在羅建軍親自督辦下,警方16小時抓獲肇事者,張某蘭稱對誤會感到十分懊悔。因傷者無力承擔醫療費,4月10日,鳳崗公安分局民警們發起捐款,共募集愛心善款3萬余元。
對于援救蔣某軍一事,羅建軍說,作為一名人民警察,這是他應該做的,是職責所在。“當時蔣某軍傷得那么重,他的家屬和工友情緒比較激動,對我有些誤解,甚至說我就是肇事者,也是可以理解的。”羅建軍說,在現場施救時,雖然受到一些指責,但他并沒有對此耿耿于懷。“即使被群眾誤解了,也要堅持做好人好事。”
蔣某軍被撞傷一事已有善局,但此事被媒體報道后,卻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相關評論如潮。
網友熱議
假如這次救人的不是公安局長
網友“李霄云”:我們看到相當感人的一幕:傷者得到及時救治,還有愛心捐款。一系列近乎完美的結局,讓我們為一種人間大愛所感動,也為一種流淌于世間的精神而溫暖。然而,在近年來的負面新聞之下,我們仍不得不深思與檢討:“被指是肇事司機”的假如不是公安局長,這件事會是什么樣的結局?又會引發什么樣的爭議?
網友“公孫茹”:“被指是肇事司機”的假如不是公安局長;或者,他已被群眾送到了公安局接受處理;或者,他已被當事人告到了法院準備接受“常理推斷”的“責任劃分”;或者,他原來就是一個貧困者,現在將為做好事而擔負沉重的債務……假如是這樣,那怎么辦?
網友“傳閑話兒扯閑篇兒”:幸虧是公安局長,就因為是誣陷局長,所以16小時就破案了?如果被賴上的是個普通人呢?那多長時間能破案?
希望多一些這樣的熱心局長
網友“昨木了”:不管你是平民還是公務員,不管你是好心還是堅守職業道德,都應該救死扶傷,只有這樣,才能扭轉社會不良風氣。
網友“飛魚”:羅建軍局長無疑為廣大公職人員帶了一個好頭,彰顯出公職人員文明素養與信息公開對于提振官員乃至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
網友“吃飽66”:醫治“扶不起”,不僅需要助人為善的防范,更需要喚醒國民的道德良知,要在社會上營造一種“以冷漠為恥,以助人為榮;以訛詐為恥,以感恩為榮”的良好氛圍,真正用溫暖喚醒冷漠,用愛心融化冰冷。
網友“草原飛翔”:希望能多一些這樣的局長。
意見領袖聲音
葉祝頤:別因被誣陷荒廢道德家園
公安局長救人被指責為肇事者的救人插曲令人難以釋懷。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的沉重行善語境值得反思。
公安局長救人被誤解帶有幾分悲壯色彩。但是我們不必渲染“如果不是公安局長救人”的行善悲情。我們都有義務堅守道德底線,建好自己的靈魂家園。只有相信世上還是好人多,人人獻出一份愛,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南京市前不久披露的“彭宇案”真相表明,彭宇并非被冤枉的好人,徐壽蘭也不是“倒打一耙”的碰瓷老太。盡管真相讓公眾等待太久,彭宇案的負面效應已經被放大,但是我們畢竟看到了真實的彭宇案。這對于減少彭宇案的負面效應,挽救滑坡的道德觀念,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當然,要激活更多人的向善之心,不能依靠公布彭宇案的真相,也不能依靠救人局長依靠自己的特殊身份自證清白,還需思考如何搭建人際信任平臺,建立人與人之間基本的信任感,化解“好心沒好報”的現實尷尬。
(本報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