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神舟九號一飛沖天,肩負著中國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的重大任務,標志著中國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自己的太空夢。在國內媒體紛紛將焦點對準“神九”的同時,海外媒體也在密切關注著此次發射。
美國廣播公司
空間飛行器對接是建設載人空間站過程中的關鍵技術,人工手動對接將考驗宇航員的心理和技術水平。美聯社還特意制作了一張“神九”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后的示意圖。圖中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經完成對接。一名航天員已經從神舟九號進入到天宮一號,于失重條件下進行科學實驗;另一名航天員則正在神舟九號中工作。
路透社
在中國雄心勃勃的空間站建設計劃中,本次對接成功是最新的里程碑,它顯示出中國的太空技術不斷發展。與此同時,美國的載人航天計劃卻受到經濟問題的影響,美國要到數年后才會測試新型載人航天器。
英國廣播公司
中國的太空項目正在創造新歷史,這是通過將該國首位女航天員送進太空實現的。中國即將加入這樣一個小型俱樂部:迄今為止,全世界只有7個國家的女性上過太空,而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是通過自己的飛船完成這項壯舉的。
墨西哥《太空》雜志
中國此次載人交會對接特別令人興奮的應該是航天員手控對接技術。字航員在艙內的操作會被航天環境,特別是光線干擾。手控方式對航天員的體力要求很大。如果沒有完全的準備,中國不會冒險一試。由此可見,對接過程應該已經訓練得比較有把握,讓人期待。
新加坡《聯合早報》
備受矚目的本次載人交會對接,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的又一次跨越,并將改變中國航天員不能在太空長期停留的現狀。報道還稱,從8年前首次將航天員送上太空后,中國的太空事業屢攀高峰,并有望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后,成為世界上惟一擁有永久載人空間站的國家。
巴西航天局
神舟九號的發射是中國航天科技領域的一個重要進步。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是空間技術最發達的主要國家,擁有完整的載人航天體系。其中,中國已經有衛星、運載火箭等,還擁有自己的空間實驗室以及可與空間站對接的載人飛船。中國完整的載人航天體系將載入世界航天史冊。
香港《文匯報》
“神九”與天宮一號將進行的載人交會對接,是中國航天必須突破的重要一步。專家指出,此次“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高難度動作”。是對載人空間運動控制、交會對接技術、組合體飛行技術、組合體載人環境保證以及整個飛船作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性能等眾多方面的一次全面、重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