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美國一些專家指出,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海洋最深的地方,中國此次選在這里進行海下深潛試驗就是為了發現更多的問題和不足,然后在將海下深潛運用到實際應用之前解決掉這些問題。所以《華爾街日報》感嘆道,伴隨著深海礦藏越來越有利可圖,中國在太平洋的深潛計劃或將在開發世界海洋潛藏的礦產資源方面超越美國。
德國:
德國媒體認為,“蛟龍”號就像海洋深處的狩獵者,中國日益活躍的“探海”活動將掀起一場海底資源戰。中國經濟持續增長要求獲得更多的資源,若未來陸地資源供應不足,可能會導致重大危機。所以,中國必須將目光轉向海上和海底資源。
印度:
印度媒體稱,中國已獲得批準開采印度洋西南部國際海床區域,面積達1萬平方公里的多金屬硫化物礦產。因為2011年11月,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與國際海底管理局在北京簽訂了國際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區勘探合同,該合同為期15年。據了解,多金屬硫化物主要包含銅、鉛、鋅、金和銀。這種礦藏主要分布大洋中脊區域,具有巨大的潛在經濟價值和良好的開發前景,其賦存的環境對于人類認識海洋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俄羅斯:
俄新社的報道指出,“蛟龍”載人深潛器在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區域正在頻繁挑戰新的紀錄。下潛至7000米,標志著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也標志著中國海底載人科學研究和資源勘探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蛟龍”號潛水器裝有先進的水聲通信和海底微貌探測儀器,可高速傳輸圖像和語音,甚至探測海底的微小目標。這就意味著,“蛟龍”號的深海運行與作業,能完成水下各種礦產資源,海底地質、地貌,乃至水文洋流等的科學探測、考察與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