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盜墓是幾個世紀發展起來的全球問題,但是中國多數分布在偏遠地區的龐大歷史遺產,構成的則是特別的挑戰。
他們靠夜視鏡和氧氣面罩發現墓穴中最隱蔽的墓室,然后使用炸藥和推土機等裝備闖進去。這些從偏僻的墓葬中劫奪的無價古物,將會被賣給富有的藏家們,那些國際文物商經常在幾天內就可以把各種古物收走。
警方已經展開專項行動打擊盜墓的犯罪分子,政府也使用更多的資源來保護考古資源并追蹤盜墓賊。然而中國獨特的歷史寶藏受到越來越放肆的威脅,手法越來越嫻熟的盜墓賊卷走的是不可復制的遺產,同時還毀滅了無價的考古證據。
北京大學考古學家韋正教授說:“之前,中國有大量價值很高的古墓,雖然也有盜墓賊,將來總還可能找到差不多的墓。如今,被盜古墓太多了,一旦被盜就很難再發現相似的了。”
他的同事雷興山教授說:“我們以前常說盜墓導致十墓九空,如今二十座只有一座能幸免。”
他們用了兩年的時間發掘兩座周朝的高級古墓,結果發現都已經被盜墓賊搬空了。韋正說:“看到這樣的場面讓人絕望,考古學家總是比盜墓賊晚一步。”
中國經濟開放后,由于國際、國內收藏家的巨大需求,這個問題更嚴重了。
盜墓賊越來越專業。在盜墓活動最猖獗的省份——考古資源特別豐富的山西、陜西和河南,犯罪團伙正把他們的竊取物輸送到其他地區。一名研究人員估計,中國有大概十萬人從事盜墓和相關活動。
犯罪團伙頭目雇用有經驗的盜墓賊,得手后就趕緊把東西賣給中間商。當地官員沒有足夠的資源來阻止盜墓犯罪行為的發生,也沒有把阻止它當成重要的任務。還有人在得到盜墓團伙的賄賂后睜一眼閉一眼。
國際收藏者需要負和盜墓賊同樣多的責任:高價激勵了盜墓犯罪。被盜文物通常先走私到香港和澳門,然后再輸往臺灣地區、加拿大、美國或者歐洲國家進行交易。
龐大的規模和巨大的價值可以顯示盜墓賊的大膽——去年,中國政府從美國索回了一具自西安盜取的重達27噸的石棺。
中國政府用了四年時間,搜尋并確認花了一百萬美元購買這具來自唐玄宗的武惠妃墓中的石棺的收藏者的身份并最終確保它歸國。
陜西文物局的駱希哲說:“如果我們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保護這些文物,十年之內我們就沒有值得保護的文物了。”
韋正稱:“就算文物可以追回,可以反映古墓建造時間和方法的遺跡經常在盜墓時毀滅,除了被盜取的文物,遺跡本身也遭到破壞,它的考古價值就此消失。”
去年在江西省東部發生的一起特別值得注意的案件,盜墓賊直接用推土機闖入10座新發現的古墓。棺材的碎片、陶器和一些鐵騎散落在毀壞的遺址周圍,這個兩千年前的遺址就這樣被毀滅了。考古學家稱遺跡破壞嚴重,無法再進行發掘。
作者:Tania Branigan
來源:《衛報》2012年1月1日
編譯: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