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卯四月,余同孔戈野、明瓚、韓浪、劉明波諸君同游甘肅隴南,其間探訪隴南名士,寫生雅集,凡十余日。
我久居江南,雖對甘肅風(fēng)土人情和歷史名勝向往已久,但此前一直未曾有緣得見。印象中的甘肅除了神游已久的敦煌壁畫和鳴沙山畔的月牙湖外,就是伴隨著河西走廊延伸的絲綢之路邊上的漫漫戈壁了。此次隴南之行,徹底改變了我對甘肅的認識,或者說,它使我對甘肅關(guān)外風(fēng)光的認識更加豐滿了。隴南與我以前對甘肅的理解竟是全然不同的,它倒是和我久居的江南有著些許相似之處。
只不過這里的“江南”比千里之外的江南更加雄渾大氣,景致上也更加有層次變化,色彩更為厚重。如果不談其人文背景,單就景觀來說,可能這種蒼莽中的層次感和色彩感覺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采風(fēng)數(shù)日,我一直力圖去捕捉這種雄渾而又不失清秀的山水感覺。
回到南京將軍山下的畫室,置身江南,整理隴南之行的畫稿,讓我再次感受隴南與江南的不同。在畫隴南之前,我剛畫過一批江南園林的作品,面對置身都市之中的人造景觀,我主要想凸顯園林的現(xiàn)代感。而隴南與此不同,它給我的感覺更為悠遠、更為高古,它似乎遠離城市的喧囂,但它和日益都市化的江南相比,也更加純粹的保留了一份真實的山水情懷。
隴南路上,明瓚君曾講述過一則關(guān)于武都的見聞,這或許更能說明這種情懷在隴南人心底中投下的印記。武都是隴南一縣,此地農(nóng)家,無論貧富,皆重傳統(tǒng)書畫。即使有家徒四壁者,也必在陋室醒目之處懸掛字畫一幅,以表明家之所在。此地農(nóng)民如遇名家來此采風(fēng),必前往索畫,甚至有缺錢農(nóng)夫以牛羊換畫者。不能說這種追高好古的民風(fēng)和隴南高古的山水全然無關(guān)吧。
隴南寫生系列應(yīng)該說是我對隴南風(fēng)貌最直接的移情感受。我沒有刻意的追求進行圖像化的表現(xiàn),而是讓筆墨本身從這里的山水中幻化出屬于自己的語言。如果說,這些畫看起來很古的話,那不是我有意為之,而是隴南給我的真實印象。
盼望再次走進隴南,更深的去體味那種讓我難以忘卻的高古悠遠的山水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