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語:
項一的雕塑表現出新一代青年雕塑家在視覺文化的背景中,在與生活的世界和現實的問題保持密切的對話關系的同時,積極拓展視覺語言的表現方式,在觀念和形式的雙重努力中,逼近當代雕塑的前沿問題所取得的進展。
他的一系列作品傳遞給人們一種新的視覺經驗,這種經驗證明了圖像時代的藝術在新的視覺疆域的開拓中將會使未來更具魅力。
假陽光是我作品的主要命題,以三維空間造型的雕塑本不會有這么強烈的光感,而是我在作品人物上加入的,這種假意的“受光”凸現人物的社會背景和環境。在和睦“陽光”的映射下是扭曲變形的青年人內心世界。
在藝術作品中對光影視覺效果的強弱、明暗、位置、線狀、面積的控制,是對藝術作品產生視覺效果的一種有效解釋,即形成一種對光影的詮釋。借用觀念性的表達方式,在傳統的寫實形態上注入一種特殊感覺,使得對象游離于主客體之間,其主觀性并不體現在作者對形式的把握,而是作者的精神和心理在對象身上的投射。
版畫家蒙克的所有作品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陰影”的運用。借濃重的“陰影”這一意象來傳達對生命困境的茫然失措感。陰影籠罩著畫面,如同死神一樣時刻伴隨著生命,它的魔爪那樣不經意地伸出讓這本來就很茫然的人生更添幾分恐懼的色彩。這意象的運用不是現實的投影而是心靈陰影的外射。無論畫面的形象是明朗,抑或是晦暗陰影總是如影相隨。幾乎每幅作品的背景上都有一道或一片陰暗的角落,那是“陰影”駐足的場所。形象或大或小顏色偏暗黑。有時它會移植到一個人身上,有時它會投射到一群人身上。時而像人物背后長長的影子,如《青春期》。現代人的生命實體不斷趨向結局—文明匾乏后的可怕異化即虛無的彌漫引起的“現代病”它是那樣的難以治愈,人們對文明的感受和關注越真誠、越強烈,虛無投向心靈的陰影就越黑暗越嚴重。
筆者作品《宅男》中被投射了陰影的縮在家中的男子,著女式內衣襪帶女鞋為樂。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不是那些溫和而柔美的形象,不是那些寧靜典雅的氛圍,而是籠罩著一種神秘而怪誕的色彩,是燈光抑或是陽光?男性的形象一如反傳統代之以妖艷的形象出現,他穿戴著女性曖昧的內衣和褲襪,鮮艷的高跟鞋,一種陰柔的氣息從他虛掩的門縫中流露出來,他的孤僻正在囚禁自己年輕的生命。大量深藍與暗桃紅的運用是對情感的渴望與激情的噴薄,背后投射出巨大的陰影是一種對外界溫柔而黯然的依戀。
展望先生在《觀念表達——作為當代藝術的基礎》一文中提到:“所謂傳統的雕塑過程僅僅是為了把你最后看到的雕塑成品制造出來,并無其它的意義。但其實這也是在藝術背后的一種行為,現在如果把制作過程浮出水面并作為表達意義的方式對待,制作本身也就成為了觀念。”筆者以為雕塑作品中把場境浮現,可能會進入一種作者與觀者的思想鏈結,形成一種觀念氛圍。如筆者作品,《“救命”——搶劫》、《“救命”——家暴》,雕塑在光影塑造上給三維立體空間的人物造型以二維平面光影假象的錯視覺感受,雙手緊緊護住CHANNEL小包的少女周邊持刀搶劫男青年的投影;在床上驚恐蜷縮的少婦身上拳腳相加男人的投影。同時出現在作者所創造的假意陽光下,用光影塑造出了一種“他者”的出現。在雕塑作品里都可感悟到人物或從黑暗中走來,或又走進黑暗里去。這種對于空間的省略,這種強烈的明暗對比,這種光影在雕塑中的拓展,使畫面出現了一種奇特的視覺感受,即雕塑中具有繪畫性,或繪畫中具有雕塑性。
光影視效在雕塑造型藝術中無論從視覺效果還是思想涵義或是觀念表達都有顯著的作用。分離的光影視效以及雕塑形態已經不能從表象上來平衡我們的視覺心理了,兩者進行一系列的重構之后它所作用的知覺形態給人嶄新的視覺經驗。透過光影視覺傳達對雕塑視像進行的再創造所傳達的意義,使立體的雕塑平面化;是陽光的假設;投影出“他者”在雕塑虛擬的出現等等,是一種對雕像視像表現的全新視角。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只有不斷地引入各種解讀方式到新的視覺范疇中,突破傳統的、千年不變的塑造方式,在一種多元的、富有視覺化的審美過程中,重新架構視覺作用力的審美力量,從而使中國當代雕塑視像更富有知覺力量與創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