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綜述國內大學生情緒智力的研究現狀進行,了解當前國內大學生情緒智力研究的整體狀況,概括了情緒智力與認知智力和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以及情緒智力的中介作用。
【關鍵詞】情緒智力大學生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6-0008-02
情緒智力強調對自己和他人情緒狀態的識別和理解,以及利用這些信息來解決問題和調節行為,其具體過程包括四個部分:認知和控制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動機、興趣和自我激勵相結合的心理動力;堅強而受理性調節的意志;妥善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目前,情緒智力的研究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應用上都已成為心理學領域的一個前沿課程,開發、應用情緒智力已經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一 國內大學生情緒智力研究的整體現狀
眾多研究發現,國內大學生的情緒智力在總體上呈現正向趨勢,而在其結構內部或各個具體因素上則發展不平衡。張進輔通過對重慶地區801名大學生進行研究,發現大學生的情緒智力總體上表現出積極的趨勢,但其結構內部的發展不平衡,具體表現為情緒意識因素的發展高于情緒的行為因素。
大學生情緒智力的人口學的差異研究較多。事實上,在大學生情緒智力的年級差異和性別差異的研究方面尚未得到一致的結論。竺培梁與耿亮的研究中發現情緒智力的年級差異顯著,而情緒智力的性別差異與專業差異則不顯著。張進輔認為大學生情緒智力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差異、一定的專業差異和一定的年級差異。許之屏的研究認為體育專業的男生在情緒評價力、情緒適應力和總分上均顯著高于女生,但在情緒覺知力和情緒調控力上不如女生;情緒智力方面高年級(三、四年級)明顯好于低年級(一、二年級);體育專業大學生情緒智力四個主因素和總分明顯高于文、理專業大學生,但情緒覺知力顯著低于文、理專業大學生。廖曉春在針對護理專業大學生的研究中發現,專科護生得分最高,本科護生次之,中專護生最低(P<0.01)。
二 大學生情緒智力與相關心理屬性的研究
1.大學生情緒智力與認知智力的關系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識到情緒智力對認知的促進作用而進行相關研究,但具體的研究結果仍存在爭議。
竺培梁的研究發現情緒智力與認知智力適度相關,情緒智力對決策具有直接效應,而認知智力則通過情緒智力影響決策。宋廣文在綜述了國內外關于情緒與智力的研究成果后指出,情緒與智力是互相依賴、互相整合的關系。智力對情緒有一定的決定作用,合理控制利用情緒也有利于智力的發揮。郭素然與伍新春的研究認為自我意識在自我對話和情緒智力的關系中起著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意識包含兩個維度即私我意識與公我意識,私我意識在自我對話與情緒智力的關系中起著部分中介作用,公我意識在自我對話與情緒智力的關系中起著部分中介作用,并且私我意識的中介效應大于公我意識的中介效應。
2.大學生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國內許多研究者進行了此類研究,諸多證據表明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密切相關。許之屏發現體育專業大學生的情緒智力水平與心理健康關系密切,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學生在知覺他人情緒、控制自我情緒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潘明軍認為,情緒智力和主觀幸福感的相關關系表現出復雜性和不平衡性。情緒智力的不同因素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預測效果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情緒智力高的大學生比情緒智力低的大學生更加幸福和快樂。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結論較為一致,也驗證了國外以往的相關研究。
三 關于大學生情緒智力的其他研究
郭素然、伍新春等人的研究發現情緒智力在很多結構里都表現為中介作用。竺培梁也認為認知智力通過情緒智力對決策產生作用,情緒智力則在認知智力和決策之間充當中介變量的角色。馬琳慧通過對340名女大學生的研究表明,學習過與未學習過瑜伽課程的群體之間的情緒智力水平差異顯著,瑜伽課程對女大學生的情緒智力水平有積極影響。姚艷虹與張晶的研究表明大學生情緒智力與就業質量正相關;情緒智力與就業機會、就業質量有顯著的正相關性;學生表達情緒、調控情緒的能力與就業質量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
四 總結
通過對近年來國內大學生情緒智力的研究進行歸納與比較,我們發現對大學生情緒智力及其相關心理屬性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為高校管理者與教育者培養大學生的情緒智力、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宋廣文、刑洪軍.“情”與“智”概念的相關研究及思考[J].心理學探新,2007(2)
[2]郭素然、伍新春等.大學生反芻思維對消極情感和積極情感的影響[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1(3)
[3]竺培梁、耿亮.大學生情緒智力、認知智力、人格與決策的關系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7(2)
[4]張進輔、徐小燕.大學生情緒智力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4(2)
[5]廖曉春.護理專業學生情緒智力現狀及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1(2)
[6]劉海燕、郭德俊.近十年來情緒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心理科學,2004(3)
[7]謝瑋、竺培梁.近五年來國內外大學生情緒智力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7(2)
[8]陳權.論情緒智力對大學生成才的影響及其教育[J].學術探索,2009(4)
[9]馬琳慧.女大學生情緒智力水平影響研究[J].軟科學,2010(12)
[10]駱素萍、汪玲、王愛娟.情緒創造性研究述評[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0(1)
[11]姚艷虹、張晶.情緒智力對大學生就業質量影響的實證研究[J].現代大學教育,2010(6)
[12]潘明軍.情緒智力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預測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10(4)
[13]岳紅、張劍.情緒智力及其與工作績效的關系[J].科學學研究,2006(12)
[14]王旭飛、高巖.情緒智力研究及對當前教育的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7(4)
[15]許之屏、雷小煥、金育強.體育專業大學生的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沈陽體育大學學報,2011(8)
[16]郭素然、伍新春、滕秀杰.自我對話與情緒智力的關系:自我意識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1(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