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性學習在21世紀已經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此論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對如何培養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主性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可以通過教材及課程的設計與選擇、課堂教學任務與活動的開展、學習者英語學習的觀念和策略、教師角色的改變以及對學生的訓練和測試等途徑來提高。
【關鍵詞】學習自主性培養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8-0041-02
一 引言
近些年來自主學習已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教育學者的重視,但是對于自主(autonomy)這一術語還沒有統一、規范的概念。有些人認為,自主簡單說就是獨立自主地學習、自覺地學習。另外,自主在語言學習的語境中經常被定義為承擔自己學習任務的能力。在很多研究學習自主的文獻中,這一術語同自導式學習、自修式學習、遠程式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是同義或緊密相關的,因此在有些人看來自導式和自修式是兩種實施學習自主的自然途徑(Dickinson,1987)。但是Sheerin(1997)爭辯說自導式學習根據其不同的組織方式既可以阻礙也可以促進自主學習。他還認為在自獲資源中心(self-access center)的學習與自主學習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在中國的英語教學中,從初中到高中,英語教學始終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當然,職業中專學校,甚至包括大學在內也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雖然目前國家教育部一再重申我們的教育要盡快從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但是大部分地區的教育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特別是中學教育,這種現象更為突出。毋庸置疑在這種情況下的英語課堂教學,自然是把教師作為主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所以,很多人就在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的關系上有著一些錯誤的看法,譬如:認為教師是發展自主學習的阻礙、自主學習只能通過自學來發展等。而事實上,學習自主性可以在包括課堂教學在內的各種環境中培養。
二 使學生從學習依賴到學習自主的轉變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普遍都相當依賴教師,而在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學中,教師又是課堂的主導者。由于大部分學生都受到過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主性或多或少受到了教師的影響。培養學習自主性的程度往往由以下幾個因素決定:心理素質、認知能力、文化背景、教育與社會環境(Nunan,1997)。學習自主的發展尤其受制于教學大綱和評估手段(印輝,2004)。因此,要使學生從學習依賴到學習自主的轉變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首先教師應該引導他們,使其英語學習的觀念和策略作一些改變。觀念是指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體驗或受到別人的影響所形成的一種看法體系。英語學習者的觀念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管理觀念,另一類為語言學習觀念。管理觀念指學生對確定目標、制訂計劃、選擇策略、調控策略等一系列活動重要性的認識。語言學習觀念指學生對如何才能掌握好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的主張。有幾項研究顯示,學生對于語言學習的看法對他們的學習效果具有深遠的影響(Weinert &Kluwe,1987)。成功的學生對他們自己的能力,語言學習的過程以及怎樣運用一些合適的策略來彌補某些可能的欠缺等問題都會提出具有洞察力的看法(Anstey,1998)。這種有益的認識對他們的學習具有促進作用。由于把自己看成是學習的發起者,這就有助于他們依靠自己的能力搞好學習(Victori&Lockhart,1995)。所以英語學習自主性的培養必須從改變或糾正學習者對英語學習的消極看法或錯誤認識開始。要使學習者清楚地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而這一重要性并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英語,而是把英語學習看成是一座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人文地理以及了解世界的橋梁。把英語學習看成是一種學習上的需要,許多中國學生認為,英語太難學了,老師講的時候能聽懂,可老師一走又全都忘了。這些學生忽略了自己是學習的主體,而且也認不清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角色。因此,學生對教師角色的認識也很重要,這對他們的行為和自主的心理準備也具有相當大的影響。根據中國傳統的文化和師道尊嚴的觀念,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存在著一種社會關系。學生把教師當做一種權威,這種現象在中小學比較明顯。而且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對各自的角色有著根深蒂固的看法。從這個層面上看,對于教師想要把責任移交給學生以便培養他們的學習自主性會形成一些障礙。因此,從一開始英語教師必須培養學生樹立把教師當做學習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看法。要讓學生明白一個基本事實:教不等于學,教師在課堂中教了什么并不等于學生就學到了什么。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還必須鼓勵學生獨立地學習,同時教師對自己的角色也要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并且清楚地知道,外語教師的首要職責不是盡量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創造條件讓學生的學習潛力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教師要一改傳統的教師統領課堂的觀念和看法,留更多的空間給學生以便讓學生在學習上擔負更多的責任,與此同時要幫助學生增強學習的自我意識以及學習目標與選擇的意識。
三 恰當地選擇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材料
在許多自主語言學習的文獻中,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訓練與對學生的評估上,對于材料設計的討論很少,對于什么材料比較有趣同時也能有效地培養學習自主性的研究則更少(Lee,1996)。而事實上,教學材料的選用對學習自主性的培養至關重要,因為不同種類的教學材料一般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學生所使用的教材的選取,一方面,教材的難度一定要適中,要在相對高出學生現有水平的范圍,但高出的難度不能太大。如果教材的難度太大的話,學生慢慢地就會對教材失去興趣,自然自主學習也就無法進行。另一方面,教材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要具備一些聽、說、讀、寫等的語言材料。當然教學材料可以是練習性的或者是學習性的。練習性材料比如練習冊或學生用書,內容多是詞匯與語法練習,測試訓練以及具有控制性的活動(controlled activities),這些材料主要是對課文的補充,更適合于滿足學生的練習要求并且它注重的是語言形式的訓練。而學習性材料能鼓勵學生運用語言并且能夠使學生通過完成不受限制的任務來擴展語言知識。
這種材料比練習性材料的難度要更大一些,但它更有益于幫助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也要注意,并不是教學材料越多越好,材料的選擇依賴于學生的外語程度以及他們對于自主學習的準備。許多專家提出英語教學必須以多用操練性材料開始,因為這些材料比較容易,并且更有系統性與組織性。但是隨著英語教學的推進,特別是對于大專生,教師必須越來越多地運用學習性質的教學材料來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學生在學習教材的同時,教師可以有的放矢地給學生介紹一些有趣、及時、實用的英語材料。比如報刊、雜志甚至英文小說等,這類材料可稱作全真英語學習材料。他們可以幫助學生創造豐富的課堂語言環境,而且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座通往所學語言社會的真實世界的橋梁。這種材料,有助于將學生的學習機會與學習需求相匹配,有助于他們獨立地開展學習活動。當然對于這一類材料的選取,教師應該給學生一些推薦與介紹,同時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隨時給他們一些指導,使他們對教材和全真材料的學習更具有系統性。
四 設置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的任務與活動
任務與活動在語言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學生不僅要使用學習材料而且要完成學習任務與活動。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該設計一下,為了達到課時目標要讓學生清楚該完成什么樣的任務,而為了完成任務,應該進行什么樣的活動對于學生完成任務來解決一個問題或者參與哪種活動來進行語言操練更有效。
英語課上設置的任務目的是促進英語語言學習。教師設計的任務可以是操練某一特定的語言形式,但最好是用周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比如,買車票、買飛機票、租房、住酒店以及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等等。教師要多給學生設置這樣一些真實的任務,并且指導學生用真實的語言交際和語言的運用把語言的學習與語言的運用很好地連接起來從而進一步發展學生學習語言的自主性。
在語言教學中,任務一般被當成課堂上采取行動的基礎,所以課堂活動常常作為完成任務或進行語言練習的手段。然而我們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主要由教師進行課堂講解,這其中也有各種各樣的語言點操練和一些翻譯練習。這樣的英語課堂教學往往形成以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結果,英語課很大程度上成了教師一人在言而不是師生對話或者學生在言的課。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對發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起了阻礙作用,而引起這種以教師為中心或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缺少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另一方面,可能是教師缺少有效的引導。那么怎樣的課堂活動對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是有效的呢?
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參與各種類型的語言交流活動是促進語言習得的有效手段。有關研究表明,小組活動(group work)或者兩人活動(pair work)能減輕學習者在參加語言交際活動中可能產生的焦慮心理,使他們表現出更大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小組活動和兩人活動來進行合作。當然有些針對項目的活動也很好。當學生受到鼓勵通過他們共同的努力來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以及當他們表示尊重彼此的看法或意見時,合作學習活動就得以進行(Macaro,1997)。以上的幾種活動通常要求學生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際來運用所學的外語知識從而解決一些真實的或者仿真的語言問題。從這一角度說,廣大英語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堂合作活動來創造一種共同分擔責任并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環境。逐漸改變那種整堂課都由教師講,由學生聽的課堂環境。
五 結束語
教學中的一個基本事實是:教師的教并不等于學生的學,教師在課堂中教了什么并不等于學生就學到了什么。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是有必要的。而且21世紀的學習理念是學生要學會學習,這樣學習的自主性就越顯重要。當然,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應當被看做是發展學生學習自主性的障礙而應是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任務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也應是一切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活動中的引導者和鼓動者。同時在語言學習的一切環境中,教師應該努力給學生提供機會使他們在學習材料的選用、活動與任務的選擇、解決問題的步驟等方面都能充分參與做決定(Benson,2001)。要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自主性,教師在教學材料極其學習材料的選用、任務與活動的設計上應當有利于學生自己作決定從而使他們逐漸地負起學習的責任,還應當有利于學生獨立地或者把自己看成是群體中的一部分來進行學習。總之,英語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創造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環境并使之成為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的良好場所。
參考文獻
[1]Benson .P.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 Harlow, England :Longman,2001
[2]Macaro, E. Target Language ,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Autonomy[M]. Clevedon: Mutilinggual Matters,1997
[3]Nunan,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 Foreign Language and Reaearch Press
[4]袁振國主編.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