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是英語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有計劃地進行訓練和提高呢?本文提出長期性和多樣性的訓練策略。一方面要突破在語音、語義、心理、文化悟力等四個方面的聽力障礙,掌握“聽”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要講究聽力策略,針對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學目的,不同的學生水平,選用不同的策略,從而使學生的聽力素質得以提高,為后期強化模擬訓練奠定堅實的基礎。聽,是語言的基礎;聽力,是語言學習的前提。英語教學大綱中把聽說教學放在教學法的首位,強調聽說英語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聽力具有兩方面功能:迅速正確地辨音解義的能力;理解語言內涵的能力,亦稱“文化悟力”。
這兩種能力除指對語言知識本身的理解能力外,還應包含對經濟、文化、天文、地理、歷史以及簡單的科普知識等的理解。顯然,良好的聽力絕非一日之功。因此,訓練英語聽力,是一個具有長期性與多樣性的系統(tǒng)工程。就聽力訓練而言,長期性意味著從早抓起,課內課外不間斷;多樣性則是指:語言訓練與心理訓練結合,單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結合,精泛并舉,聽說結合以及多種渠道并用,多學科知識的理解和占有。
一 突破語音障礙,掌握聽力基本技能
英語語音知識主要包括六方面內容:不完全爆破、意群、連續(xù)、音的同化與失音、句子重音以及語調。訓練方法是:聽讀結合,重在模仿,貴在領悟,及時糾正。舉例如下:
失去爆破訓練:(廣東學生尤其要注意尾輔音)
Strict,shortcoming,picture,day and night,
go and look for it in your own room.
意群間的停頓訓練:
Everyone;in the town knew him/ so we had no trouble in finding his house.
The step mother did what she could/to help him.
連讀訓練:
get up,wake up,all kinds of,all over the world,an English film,in an hour,take care of.
句子重音訓練: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There are′ fifty′ students in our′ class.
語調訓練:
Don’t you know I'm one of you?
What a brave boy he is!
二 突破語義障礙,增強語義能力
語義指在傾聽語言的過程中,人們根據所占有的語言知識、文化背景知識,以及母語知識,充分利用想象、猜測、記憶、分析及概括能力,理解通篇語言內在含義的過程。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語義能力是一種聽的綜合能力,這種能力決定著聽力的水平。例如,聽到文章的題目可以判定文章的體裁;聽到開頭幾句話可以得知文章的背景和敘述范圍;從第一段的敘述中可以推斷其后面情節(jié)發(fā)展的大致脈絡。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
三 突破心理障礙,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1.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適時選材
從詞的訓練到句的訓練,再到對話、短文的訓練,語速由慢到快。還可以接收電臺(如VOA、BBC、Radio Beijing)、電視臺(CCTV-4,Pearl,X-Sports)的廣播。條件允許的話,可有選擇地錄制部分節(jié)目隨時調用。另外,還有不少英語磁帶、光碟資料,如New Concept English,Tuning in the USA,As You Wish等。通過多種渠道,感受不同人物、不同場景下的發(fā)音與腔調。
2.持之以恒,分散訓練
不指望一蹴而就,更不能一曝十寒。堅持每周都進行聽力訓練。較有效的方法是:化整為零。每周花一整節(jié)課練聽力,就不如四節(jié)課各練十分鐘的效果好。另外可給學生推薦適當?shù)穆犃Σ牧瞎┱n外訓練,建議學生組成聽力小組,進行必要的互助和討論。
3.有的放矢,專項突破
有步驟地制訂階段聽力專項訓練計劃,特別是制訂出克服各種困難的針對性練習方案,如:數(shù)詞,人物身份、關系,時間、地點等。使學生在心理上有足夠的準備,滿懷信心,不至于在遇到困難時手足無措。
四 突破文化悟力障礙,加深、加寬理解能力
文化悟力是指對語言文化背景的占有和理解能力。作為學生的文化悟力范圍是指所學習的各學科知識,以及在課外獲得的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及其對這些知識的理解能力。只有突破文化悟力障礙,才能加深、加寬對所聽內容的理解能力。實際生活中,為了提高聽的效果,人們往往根據不同的聽的目標采取不同的聽力策略。通常有三種:全聽(Global listening),選聽(Selective listening)和精聽(Intensive listening)。針對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教學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也應選用不同的策略。幾種策略配合使用,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聽的活動中來,從而達到較好的聽力訓練效果。
1.全聽策略
全聽是為了把握所聽材料的整體意思。該策略成功的關鍵在于練習題的設計。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做好聽前的預測活動;幫助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將注意力集中在關鍵詞和關鍵句子上;指導學生根據所提供的線索克服聽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障礙,進行有效的猜測、聯(lián)想和判斷。
從美國之音電臺《中級美國英語》的聽力訓練中,也可得到啟發(fā)。如聽某段之前,先設計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1)Where was Mrs,Edward going to take her son on Saturday morning?(2)What did her son dream about last might?(3)Why did her son laugh when Mrs. Edward asked what he did in his dream?
以上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做好如下聽前準備工作:
借助問題中的提示進行聽前的活動:利用問題(1)中的“Mrs. Edward,her son,Saturday morning”等詞預測故事中的人物和時間;問題(2)可以使學生猜測到男孩昨天晚上做夢了;問題(3)能讓學生意識到在故事中,Mrs. Edward向孩子問話了,并且預先知道了問話的內容。這些聯(lián)想活動會使學生對要聽的內容和相關詞匯有一定的了解,從而避免在聽的過程中產生茫然、緊張的心理。
通過以上問題的編排,不僅為學生提出了聽的具體任務,而且也為完成任務提供了聽的過程中可以追尋的線索:zoo(問題1的答案),dream(問題2中的關鍵詞),you were in my dream(獨生子對媽媽問話的回答)。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正是故事的主要內容。
2.選聽策略
選聽是培養(yǎng)學生能聽出一些具體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從語言程度略高于他們實際水平的材料中進行選擇的能力。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不僅從內容而且從結構上對所聽材料進行預測;明確規(guī)定學生聽的任務和目的,及在聽的活動中充當?shù)慕巧粸閷W生提供克服障礙和捕捉信息的線索。
3.精聽策略
精聽一般是在進行了全聽和選聽之后提出的不同的要求。精聽的目的一般包括: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分析影響聽力活動效率的原因;幫助學生充分利用所聽材料進行語言、語音知識的學習與積累。這兩方面正是保證聽力理解能力提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長期堅持聽教材中的課文(不看書),取得了多方面的進步。進行精聽訓練時,我們力爭做到:(1)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響聽力理解的語言點上;(2)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新的詞、詞組和句型等語言知識;(3)對詞匯在實際運用中的連讀等語音變化進行學習。
上述三種策略對聽力能力的訓練各有側重,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程度、教材的難度和教學的目標靈活選用。既可采用其中的一種,也可將三種結合起來使用。以便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促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去聽。如果學生在每次聽力訓練中都能獲取新的知識和新的感受,他們便會對聽產生興趣。只有在學生主動參與時,聽力訓練才可能產生最好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