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功的美術活動可以有效調節學生的心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作為承擔學生美術學習活動組織者的美術教師,毫無疑問地要承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任務。“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美術教學,應從過去單一技能的培養改變為綜合素質的培養。美術教育作為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動,肩負著以獨特的形式訓練學生心理素質的任務。只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美術課堂盡情地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靈性,才能發揮綜合效應,使學生美術能力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統一起來。
【關鍵詞】美術教學心理健康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6-0071-01
當今的初中生,受到種種信息媒介的影響,思想情感是十分復雜的,充滿各種矛盾沖突,也比以往的青少年更加早熟。初中學生對社會現實的體驗和對自我價值的評價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使得他們的氣質尤其是性格更加成熟起來,性格心理的特征也日益鮮明。
課堂教學的美術學科中又蘊含著許多培養學生良好身體素質、心理品質的因素。尤其結合當今課程改革提出的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的培養目標,只有抓住“教育教學活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這條關鍵教育思路,才能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健康意識、心理素質,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其中。
學習過心理學的人都會明白這種現象,那就是我們經常會在情緒煩躁的時候無意識地拿起筆,在紙上漫無目的地畫些雜亂的線條,或胡亂寫些宣泄的文字,或涂畫些雜亂的形象等。這一行為具有明顯的“宣泄作用”。“合理的宣泄”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在當今社會里,信息快速傳達與更新、生活與工作節奏加快,有個合適的宣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傳統文化之本是抒情和表現。莊子就說過:“鼓琴足以自娛”;元代畫家倪云林也說:“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中國繪畫發展到最后叫“寫意”,為的就是抒發胸中之意氣,宣泄和緩解心中積郁的能量而使心理平衡。誠然,美術活動恰恰是提供個人宣泄非常好的方式之一。有些學者正研究通過字跡作為人格檢驗的手段;歐美國家提出的筆跡心理學等都是建立在這一理論基礎之上的。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書如其人、畫如其人之說,旨在表現畫者的氣質、修養和人格。
在美術活動中,創作型美術活動更能明顯地反映學生性格的理智、意志和情緒等方面特征,因為其中有更多的東西需要靠學生去想象、思維、創造、選擇、判斷和組織。有的學生造型能力不一定太好,但落筆肯定,構思造型都有自己的特點,表現出較強的獨立性、果斷性;有的學生不僅用筆遲疑、猶豫,最終還是東拼西湊的,不僅果斷性較差,還表現出依賴性、惰性;有的學生構思敏捷,作畫過程連貫而有序,有始有終,體現出較好的思維水平、判斷力、計劃性和情緒穩定性;而有的學生則畫一點、想一點、添一點、改一點,最后虎頭蛇尾草草交卷,這明顯缺乏積極的性格特點。
奇妙的是,無論是積極因素或消極因素,一旦轉化為美術表現語言,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并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貌;狂放不羈的美,工整細膩的也美;濃涂艷抹的美;清新典雅的也美,因為都是他們心理特征的自然流露,都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價值,同時也更具有研究價值。
美術活動能很好地調節心理。在青少年時期,藝術和個人有一種切身的關系,而不再只是一件有趣的活動,這時期的青少年經常從藝術作品內尋找個人的意義借藝術形式來表達個的思想和感受。而當學生由衷地畫出一幅滿意的作品時,特別是在自由繪畫時,會感到十分過癮和產生莫名的輕松感和快感,伴隨著愉悅的創造成就感,竟而使積聚的心理能量得到緩解,從而有利于學生氣質和性格的健康發展。加之,藝術本身也有使青少年表達一些難以用其他方式表達的事情的作用。這是一種超越書面語言的更為高級的言語功能的體現,它標志著學生對美術的認識走向自覺。當他們懂得美術未必都是寫實、逼真的代名詞,造型、色彩、形式各具自身的表現力之后,他們將有可能通過日記的中的題頭、插圖,裝飾在床邊案頭的小擺設、布貼畫、饋贈親朋好友的賀卡等途徑,去訴說少男少女的思緒、情懷、沖動、夢囈。女學生在這方面比男生表現得明顯,到高年級時更甚。這是一種細微、隱秘、復雜、深沉的言語。
當教師或家長了解到學生的氣質特點,尤其是那些被掩飾的氣質特點后,就能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向健康的方向發展,或發揚長處,充分提供條件與機會。學生有相當的閑暇時間,如何度過這些閑暇時間,對學生情感狀態與心理健康頗為重要。如果他們能在課余參與一些帶娛樂與審美趣味的美術實踐活動,往往能消除大腦及身體的疲勞,減輕精神的壓力。讓學生能盡可能展示他們的才能;或克服短處,指出學生氣質和性格中的消極因素,并提供適當的條件,讓他們在實踐中加以克服:對脾氣暴躁的學生多引導,多提醒;對抑郁的學生多關心、多交流,形成一個有利于學生發展成長的環境。如果學生能對自己的氣質特點,尤其是一些被掩蓋的氣質和個性特點有較準確全面的了解,就有可能使自己的行為進入自覺的狀態,有意識地發揚自己的積極方面,爭取和抓住一些有利的機會和條件去發展自己的長處,有意識地控制、克服消極方面,提高主動性,增強自信心,獲得最佳的生活、學習的質量。這樣,將會大大有益于學生的精神放松,并使他們的性情得到健康、和諧自由的發展。當今的藝術工作者,必須充分把握藝術這一精神工具,為塑造學生健康、和諧的人格做長期的努力。
自古以來,學藝必先修身。美術教育應該充分運用它獨特的教育內容、靈活的教育方式、多渠道的教育途徑,緊密結合時代,在提高藝術修養的同時努力促使學生情商及智商的雙重提升,使學生獲得接受美、排斥丑的心理定勢和健康向上的審美意識。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