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必要的語法知識對聽、說、讀、寫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是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是語言得以成為語言的根本條件之一?!罢Z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理所當然地要有它應有的地位,語法教學好不好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外語教學?!?/p>
【關鍵詞】英語語法語境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6-0079-02
很多學生最初都是充滿了好奇和興趣來接觸英語這一門課程的,一個新鮮有趣的單詞,一句簡單的日常生活用語,都能讓他們快樂好一陣子。隨著知識的逐步深入、難度的不斷加深,等到講解抽象的語法時,學生就感到困惑。一聽語法就頭疼,一看語法就疲倦。于是就在枯燥乏味中慢慢失去興趣產生厭惡然后放棄。那么怎樣學習英語語法既輕松有趣,又能有效掌握及運用?
一 圖畫與游戲競賽法
在講授while和as(當……的時候)的特殊用法時,由于八年級時學過when的用法,所以學生經常會混淆。其實,可以采取一個比較有趣生動、又能訓練學生對其應用的方法。
向學生一邊展示圖畫一邊用while來解說,例如:
On a spring morning, the Smiths were having a picnic on a hill.
Mrs. Smith was getting ready for the meal while Mr. Smith was fishing.
Andy was flying a kite while Amy was reading a story book.
While their grandparents were chatting with each other, Eddie was sleeping.
對于as的用法可以依樣畫葫蘆,例如:
It is Tom’s black day, on the morning, as Tom went into the office, the phone rang. As he got the phone, the line broke. He wanted to sit down to started the computer as the electricity was cut suddenly.
當兩者進行合二為一時,例如:
Yesterday is very strange, while I was watching TV, it rained (suddenly). So I thought I can write my diary about the rain. But as the sun came out (suddenly), I was writing it. So I watched TV again, but it rained (suddenly) again while I was watching TV. I went on to write my dairy, I was writing as the sun came out again. I thought I must be in a dream yesterday.
通過邊看圖畫邊解說以及對關鍵字詞標上記號,學生很快就能明白當一個動作在進行,另一個動作也在進行時,通常用while連接(應強調動作不分先后,while也可與狀態動詞連用)。當兩個短暫動作同時發生時,通常用as連接(應強調動作的同步性及短暫性)。當一個動作在進行的時候,突然發生另一個動作,while與進行的動作相連,而as則與突然的短暫動作相連(應強調while與as不能同時使用)。只需進行適當的練習來鞏固加強,而無須多做其他不必要的解釋。如果給出一些詞語,對班上的學生進行分組,用while和as將所給詞語編輯小故事,看哪一組又快又精彩,然后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學生既能學到應學的語法知識,又能使知識得到應用,有趣又不會感到枯燥乏味。
二 運用語篇教學法
語法教學應與閱讀活動緊密結合。閱讀過程是學生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過程,通過分析閱讀中遇到的一些語法現象,學生會加深對這些語法現象的理解。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機械地在句中操練某個語法點,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若將語法點放入語篇中,讓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對文章中的語言現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就能引導學生根據語境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則。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又不會使學生感到乏味。
舉例的信件非常適合學生學習動詞的過去時,其中有動詞過去時的肯定式、否定式及疑問式,而且里面還包含個別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文章又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即描述他們是如何度過假日的,如“visited my cousins/ stayed in the house/ watched DVDs/ played computer games/ read”等;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仿照此信件給自己的朋友寫一封信,描述自己剛剛度過的假日。這樣的寫作活動既能讓學生通過語篇來學習語法,學到系統的語法知識,又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三 公式法
在英語語言中,被動語態是極常見的語言現象,人們進行語言交際,離不開對被動語態的使用,熟練掌握被動語態也為下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動詞-ing形式和不定式等結構中,都有被動式,都需要運用被動語態的知識去理解。被動語態(passive voice)是初中英語學習的重難點之一,也是同學們容易出錯的語法項目。那么,怎樣用“公式法”簡化被動語態呢?
牢記被動語態的基本結構形式,即be+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簡寫為:be+PP.)。這是也是學好被動語態的基礎。
進一步掌握被動語態的時態變化。這是被動語態的一大難點。這時,不但要學生掌握be在各種時態中及各種句型中的變化,還要學會靈活運用助動詞be的不同形式。
被動語態的各種時態均由助動詞be的變化構成。
被動語態的否定式和疑問式均由be動詞或其前面的助動詞構成,而帶有情態動詞的被動語態則是通過情態動詞來體現的。
人稱和時態的變化體現在be動詞上,而過去分詞在任何時態中都不改變。
由于被動語態變化復雜,既摻雜各種人稱時態變化,又要考慮動詞過去分詞的變換,在課堂上強調要先寫其結構,后進行各種變化。多練習幾遍后不易出錯,還可進行自我檢查。
最后一點是記牢過去分詞,尤其是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分詞。把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分詞分門別類,使其趨于系統、條理化。
從以上各種時態的被動語態“公式”中可以看出,只要把被動語態最基本的結構“be+過去分詞”與時態結構結合起來,攻破被動語態這個中學階段的語法堡壘將不費吹灰之力。
四 歸納和演繹教學法
以歸納的方法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接觸語言材料,通過給學生輸入大量真實的語言實例,使學生對所學語言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并進行思維加工,從中歸納出語法規則。這一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記憶、思維和綜合能力。演繹的方法是對學生較難理解的語法教學內容,可以采用先給學生呈現語法規則,再適當舉例或讓學生舉例的教學方法。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交際的能力。語法是語言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者正確理解和準確輸出的前提。設計趣味性強、貼近學生生活、適合目標語法的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探索語法規律,運用語法規則,內化語法知識,有助于學生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下基礎。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