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給中學政治教學各方面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作為教育過程的神經中樞,中學政治教師的專業素質提高就是其中要求之一。然而,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目前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的程度并不能完全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 中學政治新課程改革的大致狀況及對政治教師專業素質提出的新要求
1.中學政治課程改革的大致情況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改革是以心理健康、道德操行、法律素質和國情教育等為主要內容,以提升未成年人正確對待個人成長中問題及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能力為目標,確立了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包括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學、科學思維等,更加適合學生的需要,貼近學生生活;而且設計探究問題,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中學課程改革對政治課教師專業素質提出的新要求
第一,新課程標準要求政治教師首先要有堅定的社會主義政治信仰和堅定的政治,要有高尚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包括遵守社會公德和教師職業道德,能夠準確地把握和理解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能夠正確地分析社會中的價值沖突和利益沖突;同時,它還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價值,保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獨立性與選擇性。
第二,作為一名職業教育者,中學政治教師必須掌握先進的課程教育理念,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將課程內容要求有效地傳授給學生的科學方法。
二 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部分政治教師的政治信仰和專業信念不堅定
有一些政治教師對于自己所從事的和事業沒有發自內心的理解和喜愛,只是把它理解為謀生的手段;一些教師自己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掌握不多,對社會主義前途存在疑慮;一些教師甚至認為政治課程內容大多數人都懂,并不需要太專業的知識和專業技能。
2.部分政治教師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偏差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但是,少數政治教師并沒有堅持以人為本,局限于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沒有把自己當一個人師對待,過于關注學生的考試分數,至于隱性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情操、法紀紀念和人格完整、心理健康考慮得很少。
3.部分政治教師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
目前,為數不少的中學政治教師尤其是農村中學的教師的知識結構都呈現出單一、陳舊的不足,尤其是在教育理論、外語和計算機水平方面,亟待提高;政治學科本是一門時效性很強的學科,但是有些政治教師還是局限于政治教材的內容講授,對黨的最新方針政策和國內外相關時事關注不夠,了解不多。
4.部分教師在教學基本技能方面有所欠缺
新課程標準需要教師從本課程特點出發,掌握最先進的教學方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但是,有些教師對課程標準中要求的探究性學習和學生自主學習僅僅是停留在口頭,最多只是在一些觀摩教學、匯報教學中使用,多是局限于應試教育的傳統的講授;能熟練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如多媒體教學的教師并不多,即使有,也很少有教師能自己動手制作課件,多是從網上下載一些課件照搬。
三 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素質的發展路徑分析
1.注重職前學習培訓和在崗學習培訓的一體化
首先,加強政治教師職前教育。必須改變目前師范生培養方面著重理論、輕實踐,重成績、輕師德,重自由、輕引導的現象,合理設置培養課程,突出師范特色,避免綜合化的影響重視學生的師德、職業理想和教師基本功教育和訓練。
其次,重視在崗政治教師的專業素質發展。一方面,學校要及時發揮教師的傳幫帶作用,讓新教師可以第一時間從骨干教師那里獲得最實用的知識;另一方面,教師自己也要突出學、教、研、思,結合日常教學實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就平時的教學、學習心得如課程改革前沿問題、教學實踐案例分析、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改革等內容做一些相關的科研;再一方面,學校和教師本人還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視具體情況可以采取脫產進修、校外經驗交流、短期輪訓等方式加強在崗培訓。
2.利用和創新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式方法
具體有三點:(1)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政治教師應該利用備課、說課、授課、聽課、評課以及教后一記等各個教學環節來實現自己專業發展。如在備課過程中要更新觀念、更新思維定勢、制作或熟悉現代教學技術中的軟件與硬件。(2)教師平時要利用各種平臺如電視、媒體、網絡、課外閱讀了解黨的最新大政方針和最新國內外時事,如每年的兩會召開情況、黨的近年歷次大會決議以及新提出的理論、國家第五個一次的發展綱要和規劃,以及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形勢等,以拓寬自身的知識面,提高自己對國家前途、政黨建設等的認識,堅定自己的信仰。(3)可以多參與校本政治課程的編制。通過參與課程開發,教師可以學習當代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課程知識,了解主要國家的課程改革現狀。另外,在參與校本課程開發也有利于政治教師全面理解分析學科知識的結構,提高對所教學科的課程全面認識。
3.建立健全有利于政治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的保障制度
第一,加強對各種建立教師教育機構管理。針對近年來,大批師范院校參與撤并、升格以后,師資力量、辦學設備、管理機構和辦學質量可能難以保證的情況,政府主管部門要建立起完備的教師教育機構認可制度,注重通過培養學生的師范特征和技能。
第二,要嚴格政治教師準入和聘用制度。我國應該建立多層級、專業化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嚴把入職資格、執教資格、專業資格、終身職業資格。尤其是對于政治教師自身的隱性政治立場、職業道德等要跟蹤把握。
第三,要健全教師專業發展法律法規。要在已有的《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等基礎上,根據課程改革的新需要,對相關法律予以修改和增新,適時補充新的內容,以保證法律的權威性和普適性。如必須確立和完善教師資格制度、教師考核制度、教師職務資格評審和聘任制度、教師培養和培訓制度以及教師待遇保障制度及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機制,改變對“德”的評價漸有淡化的錯誤傾向。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