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課件具有生動、形象、逼真的特點,可以創設情境,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十分感興趣。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心理狀態中進行口語交際活動,從小學會理解、分析、判斷這些媒體傳播的信息,選擇和利用合適的信息源,逐步培養學生陳述、說明、辯論的能力,培養人際和諧交流的態度、習慣。
一 應用多媒體課件能夠充分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和氛圍,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
一定的情境是學生增強生活體驗,激發思維與表達的環境條件和動力源,和諧民主的氛圍則是學生大膽地進行口語交際的前提。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維占優勢,而多媒體課件聲形色俱佳,能夠針對交際環境、對象和交流目的、內容、重點以及變化情況等進行聽說態度、神情等待人處事能力的培養,以及迅速準確地理解別人的意思,敏捷地思考,快速組織語言,清楚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例如,教學《買文具》一課時,教師出示根據教材插圖制作的動畫課件讓學生觀看、傾聽并思考。學生在課件畫面的刺激下,激發了交流的興趣,通過師生互動,很快就得出了結論。
又如,教學《推薦一本書》時,筆者先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各種書的資料信息,然后讓學生組織語言推銷圖書。學生看完課件,個個興致勃勃,踴躍上臺。有的說:“看,這就是我要向大家推薦的書——《全國小學生優秀作文》。現在大多數同學一見作文就頭疼,我也是如此,《全國小學生優秀作文》對我們作文水平的提高大有好處。這本書內容豐富,例文題材廣泛,有的旁邊還有評析,教我們怎樣把事情寫具體、寫生動,怎么樣,這本書不錯吧,對我們的學習可是大有幫助哦,同學們別猶豫,心動不如行動啊!”有的說:“我介紹的是《十萬個為什么》,這是一套科學叢書,相信有很多同學都聽說過,但真正認真看過的人也許很少吧!這套書圖文并茂地向我們講解了許多科學知識,讓我們懂得了許多科學道理,是很難得的一本好書啊!行動起來吧,同學們!”學生們一個個活像久經商場的推銷員,他們的語言、神情、舉止無不叫人贊嘆。可見,多媒體課件能把學生帶入交際情境,讓他們參與各種各樣的模擬活動,讓他們感受社會的變化,開闊他們的眼界,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以便他們將來適應社會需求。
二 應用多媒體課件能真正在課堂實現師生、生生口語交際的雙向或多向互動,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口語交際是人與人之間往來交換思想、看法、意見,交流經驗、成果、情感,必須要有交際對象,構成交際關系,形成雙向或多向互動的交際方式才能進行。在小學語文口語的交際話題中,有的話題互動性很明顯,而有的話題互動性很不明顯,比如“小鴨子得救了”、“找春天說春天”、“夸家鄉”等反映社會生活、人情風貌的情境,就必須借助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生活感知、生活積累,使學生在口語交際中說得具體,說得真實,說得生動。
例如,《找春天說春天》一課,如果季節不是春天,教師就必須借助多媒體課件,就可以隨時隨地感受春天的無窮魅力。先讓學生分組,先說說關于春天你想知道些什么,創造交際話題。可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春天在哪里》配樂,隨著樂曲,通過語言形象生動的描述,把學生引入流水潺潺,綠草如茵,花紅柳綠,百鳥歡歌的春天美景中,激發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引發交際的愿望。學生匯報自己發現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學生為了說得更好,都會不由自主地借用課件里面的好詞好句,豐富自己的表達,這樣在互問互答的過程中又豐富了自己的語言,提高了學生想說、愿說的興趣。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合作與交流,學生間相互啟發,相互交際,在交際中相互學習,在聽、說中相互補充、評價、啟發與促進。教師只要扮演好自己作為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教師和學生要扮演好雙重的角色,注意角色的轉換,師生之間構成教與學的雙邊關系,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像日常社會口語交際那樣互為對象,構成交際關系,并模擬生活實際雙向互動地進行訓練,體現出口語交際訓練的特點,切實鍛煉和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 多媒體課件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
口語交際課的教學,必須凸現以學生為本的觀念。以學生為本,就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體現在口語交際訓練上是教給學生一些科學的、基本的學習方法的同時,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探索,主動參與并體現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學生口語交際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具體來說,就是學生在感受情境的過程中,必須動眼(看)、動耳(聽)、動腦(思);而看、聽、思的過程,也就是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索的過程,這一過程越充分,學生說的內容也就越具體、越生動,看是將形象轉換成語義的過程。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事物的全貌,還要抓住最能反映事物特征的部分。引導學生全面細致地按照一定的方位順序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東到西或由西到東,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逐步進行觀察。做到觀察有序,才能思之有序、言之有序。
總之,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能促進學生學語文、用語文中的創新意識和興趣。小學階段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教師要重視多媒體環境下口語交際的教學,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頭腦,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技術挖掘口語交際的內涵,抓住教學機智,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
四 動感無限,巧破難點
低年級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往往對抽象的東西難以理解。因此,課文中的有些詞句、段落,即使再怎么讀,教師再怎么以生動的語言加以解釋都無濟于事,這成了教學中的難點。這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抽象、平面的文字化為生動、形象的畫面,直觀地演示事物生克服認知障礙,突破教學難點。《要下雨了》這篇文章就是讓學生通過雨點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動態來了解池水的平靜、溪流的潺潺、江水的奔騰不息、大海的波濤洶涌,從而感受語言的韻律美。那么,教師如何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實現與文本的對話呢?學生常見的只有小河,對江、小溪、大海的水流特點學生缺乏感官認識。這時,筆者適時地利用媒體分別向學生展示了水波不興的池塘,流水潺潺的小溪,奔騰不息的江河,巨浪翻滾的大海。這樣,不需要教師再作講解,學生已經輕而易舉地理解了詩句內容。真可謂事半功倍!在學《梅蘭芳學藝》這篇課文時,當學到“人們都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時,有的學生提出了“眼睛怎么會說話”的疑問。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適時地放了一段梅蘭芳唱戲時的有關的眼睛的特寫錄像,邊放錄像邊點撥:“大家仔細地看,他的眼睛眨不眨?再看他的眼珠靈活不靈活?”看完之后問:“你覺得梅蘭芳的眼睛怎樣?”學生說:“有神兒。”這時,教師馬上引導學生說:“用書上的話說就是……”學生們接到:“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可見,這時學生已經完全理解了,他們的思維活動與課文所表達的感情也真正自然地結合起來了,這樣,對提高學生的理解力、觀察能力是很有好處的。
五 應用多媒體,能為語文課堂增色添彩
可見,多媒體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為一體,較好程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了學生對多媒體課件的極大興趣。但是在課堂上如果充斥著過多的聲音圖像信息,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讀書聲越來越小,那也是事與愿違、弄巧成拙。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學情的實際需要精心安排,科學整合,充分發揮其音像結合的特點,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變靜態為動態,使教學生動形象,全方位地調動學生思維,把學生領入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讓學生輕松、愉快、主動地學習,從而為語文課堂增色添彩。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