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課堂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多給學生開幾個“窗口”,多留幾處“缺口”,引導學生去尋求“切口”,在課堂上讓學生忙一些,教師“閑”一些,讓物理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舞臺。
【關鍵詞】興趣探索和諧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6-0112-01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理念與課堂教學實踐正在逐步融合,逐步改變了以教師、課堂或課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學生的學習產生了實質性的變化。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我們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物理的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把課堂變成一個靈動的課堂。前蘇聯教育學家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那么,怎樣才能把物理課堂變成一個靈動的課堂、一個真正學生學習的舞臺,讓他們去發現、去研究、去探索呢?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及做法。
一 設置切合學生特點,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對物理問題進行探索和解決不可能是自覺行為,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景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動量”一節時,筆者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的不容易碎,這是為什么?一片樹葉落下時,人們不以為然,而一塊磚頭從高處落下時,人們會望而生畏,這又是為什么呢?又如在學習“變阻器”之前,筆者問學生為什么調節電視機上某個旋鈕時,熒光屏的畫面會變暗變明,喇叭的聲音會變大變小,這些現象學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釋卻有一定困難。在組織“平拋運動”規律的教學時,可借助教室內唾手可得的粉筆頭,使它沿水平方向飛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條痕跡,若用米尺,應該測那些數據,才能求出粉筆頭沿水平發出去的速度?這個簡單的實驗能很好地激發學生探索平拋運動規律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做有心人,結合生活實際,通過創設合理的情境,提出切合學生學習特點、感興趣的問題,不僅能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誘發出來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質疑求索,答疑提高。
二 給學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和學習內容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改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參于者。那么我們在備課時,就應設計本節課學生探索的內容和目標,例如在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時教師可為學生創設這樣的學習情境:將一張紙與一個粉筆頭同時釋放,學生觀察現象,然后將紙揉成小團又重復做以上實驗,觀察現象,思考物體下落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設計實驗來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這時可以看到學生們在老師的引領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爭先恐后地嘗試說出自己的的設計方案,此時的課堂就真正成為了學生探索知識的的課堂。又如“楞次定律”一節的教學,筆者變教師演示為學生分組實驗自己探索的方式教學。課前公布準備的課題:感應電流的產生及其磁場方向與原磁場有何聯系呢?由學生按照對已有知識(電磁感應定律等)的認識自行擬定實驗方案。通過親自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等一系列活動,體驗了一次探索知識的過程。
學生在學習抽象的概念時往往感到枯燥無味。在現有的條件下又無法用實驗來體現情境,這時我們就可以結合課件來模擬實驗,例如應用動畫來模擬慣性定律,帶電粒子的運動、分子運動、電磁感應。電場線等。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這節內容時,盡管演示了小車以相同的初速度分別在毛巾、木板和玻璃上運動的實驗,推理出小車在光滑的平面上會不斷地運動下去的結論,但由于現實中并沒有真正光滑的桌面,無法成功演示小車在光滑平面上的運動情況。在課堂上借助課件模擬這一實驗,讓小車在沒有摩擦的桌面上一直運動下去,和前面的實驗配合使用,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這就使學生有了直觀的認識,幫助其理解。
三 激發情感,營造和諧的教育環境
愛是教育的基礎,情是心靈的鑰匙。教師只有充滿了對學生的高層次的教育之愛,才能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人們常說“親其師”,才會“信其道”。只有給學生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教育環境,才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教師可以用風趣、詼諧機智的語言來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的動力,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利用巧妙的語言開導學生,讓其產生共鳴,從而深深地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進行學習,把教育活動視為他們自己真正樂意的活動。給他們寬松的民主的課堂學習環境,要敢于讓學生把不同的觀點暴露出來,這樣同學們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也就寬松民主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應多樣化,例如在課堂上多用:“你的見解有獨到之處”,“你還有什么新設想?”,即使是學生回答錯誤也要給予鼓勵,“你考慮到這方面因素想想還有沒有其他的因素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容易接受。對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熱情和良好的思維,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 物理課堂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多給學生開幾個“窗口”,多留幾處“缺口”,引導學生去尋求“切口”,在課堂上讓學生忙一些,教師“閑”一些,讓物理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舞臺。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