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形成小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原因有很多。筆者認為注意力分散甚至缺陷、記憶力差、思維能力差、個人的消極情感等都是形成小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主要心理因素。如果能及時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教學措施,對于消除學困生,無疑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學習困難原因分析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6-0134-02
一 形成數學學習困難的原因
1.注意力分散甚至缺陷
注意力分散經常和多動障礙(ADHD)緊密相連。經常出現在小學一二年級,它是以注意力缺陷作為基本癥狀的一種心理障礙,雖然發生在7歲之前,但卻可以持續到青少年階段。其主要表現在:(1)活動過度。小動作多,在課堂上坐不住,總是在椅子上來回挪動,甚至未經教師允許隨意離開座位到處走動。與一般好動的孩子相比,他們的活動往往具有隨意性,缺乏組織性和目的性。(2)往往對課堂無關因素很注意。比如安靜的課堂中,教師仔細講課正是本節課的相關因素,注意力集中的孩子都在認真地聽講,而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卻被一個掉在地上的鉛筆盒深深吸引,眼睛一直看著那個鉛筆盒,甚至不一會兒又被教室外面的說話聲所吸引,循聲望去……(3)注意力保持的時間很短。在課堂上,盡管教師一直用很多方式在提醒注意力分散的孩子,但是他們的注意力保持時間很短,不到5分鐘,又開始干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教師再次提醒,注意力再次保持更不到3分鐘。
2.記憶力差,很容易遺忘
現代信息加工心理學在研究人類的學習和記憶時,把學習和記憶看成信息加工過程,并根據信息在頭腦中停留時間的長短,把記憶區分為三個系統,即瞬時記憶系統、短時記憶系統和長時記憶系統。
小學數學學習困難的孩子主要體現在短時記憶系統和長時記憶系統上。所謂短時記憶就是指對信息的存儲時間大約在一分鐘內,像人們查詢電話號碼的情況,打完電話很快就忘了,這就屬于短時記憶。心理學家認為,小學生獲得信息大多來自于短時記憶。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習困難學生的短時記憶往往很差,比如做下面的題:
例1:一個鉛筆盒3元,12元可以買幾個鉛筆盒?答案:12÷3=4(個)
例2:一個皮球6元,買3個皮球和5個這樣的鉛筆盒一共需要多少錢?
記憶力差的學生的計算結果:
3×6=18(元)4×5=20(元)18+20=38(元)
記憶力正常的學生的計算結果:
3×6=18(元)3×5=15(元)18+15=31(元)
從上面的例子完全能看出這樣的孩子根本就沒有記住一個鉛筆盒的價錢是3元,而不是4元。這樣的例子特別多,尤其在統計題中很明顯。記憶力差的孩子,能在第一步做對并正確做出統計圖,但往往在第二步問誰比誰多幾個,誰比誰少幾個時出錯,因為他們忘記剛剛數了幾個圖形。
3.思維能力差
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指的是學生思維的心理水平,包括心理對于信息的選擇、提取、加工和抽象出數學模型的能力。通常表現在對于數學概念的形成和邏輯的推理能力方面。具體表現在:(1)概念掌握水平比較低,往往學習困難者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有問題,出現不嚴密或者不能把握概念的本質,他們僅僅是從字面上理解了定義,并未真正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理解,只是一種膚淺的理解。還有就是他們往往不能把握住相似概念之間的區別,對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2)基礎知識技能的熟練程度不夠。優等生對于基本知識掌握十分熟練,甚至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他們的思維很活躍;而學習困難的學生由于沒有掌握基礎知識,給人的感覺是他們的思維很“遲鈍”。(3)知識的組織程度有問題。頭腦中的知識是逐漸積累的,不應該是堆積的。頭腦中的知識應該是加以有機架構的,是系統的、結構化的、有條不紊的,可是學困生頭腦中的知識是零散的、堆積的、沒有系統化的。
二 消除數學學習困難的教學策略
1.注意力集中的培養
可以采用如強化獎勵法、代幣獎勵法等各種辦法,能夠大大減少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與沖動行為。在強化程序上應多用連續強化,少用間歇強化。梅欽鮑姆采用自我指導式訓練方法,即發展兒童的自我對話,加強內部語言對自身行為的引導與控制作用,用以培養孩子的專注能力,起到了明顯的成效。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1)課堂設計,盡量形式多樣有趣,能吸引住孩子;(2)語言盡可能優美,抑揚頓挫;(3)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很有鼓勵性和啟發性,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4)對于教室環境的設計,盡量簡單,減少無關因素對孩子注意力的干擾。
2.記憶力的培養
記憶力的培養其實就是和遺忘作斗爭。心理學上早就對遺忘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試驗,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研究顯示了遺忘規律:起初快,后來逐漸變慢,也就是遺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根據這個規律,在培養孩子記憶力的時候,我們可以采取不間斷地重復,隔兩天復習一次,隔一周,隔一個月甚至隔三個月再復習,這樣就能起到強化作用。當然這樣做還是不夠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具體措施:(1)提高加工水平。現代信息加工心理學十分重視學習者對所學信息的組織加工,人們在獲取知識時如果對它深加工,就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教學認識角時,先讓學生找紅領巾、三角板上的角,然后再動手讓他們用手中的學具擺角,最后用直尺畫角。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先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同學,然后再平均分給三個同學,體會分數的意義……這樣一來,孩子對于角和分數的認識會很深刻。(2)關鍵字法。在教學加減應用題時,讓孩子看到關鍵詞“一共”、“共有”就用加法,“還剩”、“還有”、“誰比誰多”、“誰比誰少”用減法,看到“平均分”用除法等,這樣做雖然不是很嚴謹,但能夠幫助他們記憶。
3.思維能力的培養
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尤其要把工夫下在對于數學概念的講解上。教師在講授概念時,不能肢解概念,要把零散的知識整體化,不能把整體的概念零散化,要從概念的本質入手。比如概念是兩個數相除,在教學時就不能只關注這兩個數相除,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比的意義,了解為什么要學習比。如負數的概念是小于0的數,我們在教學時就不能把重點放在解析概念上,專注于概念的外延中小于0的數不僅有整數,而且有分數和小數等,把握住小學負數的重點要落在正數和負數的意義之中,即他們表示相反意義的量就可以了。除此之外,對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應該做到,鼓勵學生使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問題。比如可以將畫圖、列表作為基本的策略,而在畫圖中,還可以有幾種策略如象形圖、集合圖、樹形圖、線段圖,借助于圖和表來使問題的結構更清晰。
三 結束語
總之,數學學習困難是個很大的問題。涉及許多方面,大體分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當然細細分來還有心理、生理、社會、學校、家庭和周邊環境等諸多方面。
參考文獻
[1]陳曉端、張迎春、張立昌.課程與教學論研究文集[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
[2]孫昌識、姚平子.兒童數學認知結構的發展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