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如何建設學校資源庫,如何利用網上資源、外購資源和一線教師手中掌握的大量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構建學校校本教育資源庫,實現教育資源庫真正為教育教學服務;此外本文還探討了為什么要建設學校教育資源庫,怎樣收集與整理資源,學校資源庫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具體如何管理學校教育資源庫等問題。
【關鍵詞】聾校教育資源庫建設
【中圖分類號】G7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6-0153-02
隨著網絡等信息技術的發展,聾校數字化校園建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資源庫的建設與共享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了資源,才能提供服務,才能方便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才能優化教育教學,提高教育質量。隨著校園網建設的逐步升溫,聾校校本資源庫建設正式納入議事日程。建設一個規范的、內容豐富的、開放共享的、動態更新、與課程改革同步并面向教師的具有校本特色的綜合性資源庫對聾校來說尤為重要。
一 聾校教育資源庫建設原則
聾校教育資源庫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統一平臺、統一標準、合作建設、分頭維護、全面共享的原則。
第二,學校開設的各科目是建設資源庫學科分類的框架。
第三,資源庫建設要充分考慮一線教師的教學需求。必需以人為本,以一線教師的意愿為根據,切實做到所提供的資源信息好用、適用,使學科資源庫能真正為廣大教師使用,為教學服務。
第四,資源庫的建設應是可持續發展的。考慮到學校教學工作的長期連續性,構建的資源庫必須擁有良好的可擴展性,為以后的工作預留空間。要注意系統的兼容性問題,做到可以存放各種類型的教學資源。
二 聾校教育資源庫建設的程序前提和步驟
1.資源庫的建設首先是以硬件配置為前提
服務器是教學資源庫的最基本硬件設施,沒有服務器也就不用說資源建設了,只有把服務器建設好了,才能向教師開放教學資源庫,提供相關的服務。服務器一般來說不能用普通計算機來代替,從穩定性和安全性以及速度上考慮提倡服務器選用專業服務器,服務器為了隨時提供資源下載和上傳服務,通常需要24小時不關機,儲存著全部教學資源。建議服務器最好安裝使用Windows 2008專業服務器系統,安裝最新的殺毒軟件和防火墻等,做好防木馬防病毒的各種措施。
2.教學資源庫的定位
首先要確定學校建設教學資源庫的目的,要確定它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扮演什么角色,起什么樣的作用,以及它將包含哪些方面的資源內容,可以提供什么樣的功能等。一般情況下,學校建設教學資源庫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輔助教學,使教學工作更方便、高效。資源庫的使用對象上,對教師開放,作為教師備課及收集教學資料使用。至于資源庫的內容,應包括支撐學科發展的必備內容和可選內容,其中必備內容為直接為教學服務的多媒體素材、知識庫、試題庫、積件素材庫、工具模板、文獻庫等資源,可選內容為供學科發展的教學錄像、教學心得、教育論文和研究性學習專題等輔助教學資源。資源是整個資源庫建設的核心,資源設置要以各科目作為構建資源庫的學科分類基礎,提供教學資源。一般科目主要包括語文、語訓、數學、外語、物理、化學、歷史、政治、科學、體律、工藝美術、信息技術等。
3.教學資源庫系統建設
對于教學資源庫功能的定位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支持B/S模式,方便的下載支持。要讓服務器存放的教學資源向全校教師隨時隨地開放,服務器需要開通Web
服務(網頁瀏覽)。資源管理系統應用在校園局域網(LAN),應用在因特網。
Web服務可以通過開通服務器的IIS服務來提供,開通IIS服務后,以方便給廣大教師隨時通過域名訪問服務器的資源。
對于計算機基礎還不算太好的教師來說,簡單的操作用戶界面能使他們快速地找到相應的資源,進行打開瀏覽或下載保存等操作。將所有的資源按各學科分類,然后每個學科再分類為教學課件、視頻、試題、教案、圖片等,這樣就很容易找到需要的資源,方便教師操作,有條件的還可以提供在線瀏覽功能,方便教師直接在線觀看或者在線測評等。
(2)多種方式的資源檢索功能。
(3)方便資源收集與整理等功能。允許教師上傳的教學資源。本校注冊用戶可以下載免費的資源。審核管理員主要負責對教師上傳的資源進行評審,以確定是否發布該資源,還有可以刪除不符合標準和過期的資源。
(4)良好的擴展功能。
4.資源庫教學資源的來源和整理
只有擁有了優秀的資源素材,我們的資源庫才能體現它的價值,才會吸引我們的教師使用它,否則只是空殼一個,沒有任何價值的。
現在許多學校的資源庫所面臨的尷尬局面是,沒有充分考慮一線教師的教學需求,與教學脫節。因此,要建設好用、適用的資源庫,必需以人為本,以一線教師的想法為根據。學校資源庫,應采用購買為主,自建為輔相結合的方式。
購買優質資源庫,在資源庫建設的初期是資源素材的主要來源。現在市場上有許多相關產品,價格也比較適當,我們可以有選擇地購買一些。但是這些素材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如常常量大而質不優,開發標準不統一等。為了提高資源庫的利用率,避免盲目性,在購買前應充分調研,了解所購資源庫跟學校現行的教材版本是否相符。要求廠家提供資源庫的試用版,讓每個科目的骨干教師試用一段時間,反饋試用結果。教導處根據反饋結果決定購買何種資源庫。
資源庫購買后并非一勞永逸,要保持資源的生命力必須定期更新,只有不斷更新,資源庫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才能迅速豐富教學資源,使教師能輕松查詢到所需素材。
在學校資源建設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由一線教師自主開發的素材,并將本校教育教學資源及時通過學校網絡進行共享,這樣既能提高教師應用計算機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水平,又能促使學校的教學資源貼近本校的教學實際。
一線教師開發的素材資源對教學的針對性顯然要好得多,但不足的是,每位教師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加上大家的能力有所區別,制作一個良好的教學課件要掌握相關的技術知識,所以,教師自主開發的素材只能作為教學資源庫的輔助來源。但這些資源在使用時,教師會更加得心應手,相對質量要好一些,針對性要強得多。所以學校應該設立相應的激勵機制,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其中來。像試題庫之類的素材,教師還是也可以自主開發的,這些并不需要太多的計算機技術。對一些技術要求較高的素材開發,教師可以量力而行,實在有技術問題,可以向信息科教師請求幫助。
信息庫的課件來源一般包括以下三類:
(1)優秀教師課件。每個學期,各科各類的教學設計大賽、課例大賽、課件大賽、說課比賽、論文評比多如牛毛。筆者所在學校在各種比賽中獲獎的教師也數不勝數,他們參賽的準備材料就是大批優秀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有教學設計、課堂錄像、課件、說課稿、論文等等。我們讓這些參賽教師把自己的資源共享出來,發揮優秀教師的示范輻射作用,使全校的教師受惠。
(2)一般教師課件。不主張教師開發完整的課件,而是鼓勵教師開發基于某個知識點的課件。知識點的開發相對來說需時不多,可移植性強。
(3)網上課件。目前網上的教學資源越來越多,這些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供了教學資源保障。互聯網上的信息浩如煙海,有時花了大量時間,卻沒有找到合適的資源。但若有心收集,還是會有很大的收獲的。這工作可以在平時中點點滴滴地積累,發現優秀的素材并進行必要的整理后上傳到教育資源庫中,校內教師可登錄后下載使用,使用后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又上傳至資源庫中,通過這些操作使校園網成為學校收集教學素材的陣地。就這樣積少成多,假以時日,一樣會使教學資源庫豐富很多。
開放資源上傳的權限,讓每一位教師都可以上傳教學資源。經技術人員審核,確定上傳資源沒有病毒,即可把上傳資源放到資源庫中。要重視資源的評價反饋,要求所有使用資源的教師,必須填寫用后評價,所有的評價都實名公開。每個學期,組織各科骨干教師對上傳資源進行評定,綜合網上下載排行榜和資源的評價反饋,評選出精品資源,表彰資源制作先進個人。這樣子有利于資源的制作與改進。對于教學資源庫建設不到位的學科及個人要及時督促。同時還可以與一些先進的學校建立聯系,定期組織教師互相參觀學習,互相交換課件及資源庫內容,達到共享資源。
將外購資源、自主開發的資源和網上下載的資源整合成校園教學資源庫,一方面可以使用資源的管理規范化,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
三 聾校教育資源庫的日常管理
為了做好資源素材的采集工作,學校應該成立資源庫中心,由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專兼結合),其中至少一名負責技術方面的工作。資源庫中心應該配備相關的硬件、軟件設施,如掃描設備,相關的教學素材制作軟件,以及相應數量的計算機等。
教學資源庫的正常使用,是以信息網絡設施、各種系統軟件的正常工作為前提的,沒有了這個前提,我們的平臺就沒了。
不要忽視了日常的管理工作,因為教學資源庫作為一個龐大的系統,如果資源庫沒有人去好好管理,沒有幾個人去使用,這將是令人痛心的。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一定要避免這點,不然建設過程中付出的心血石沉大海,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投資以及辛苦制作或搜集的素材,都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作為數字化校園的一個關鍵部分,對于日常的資源庫素材采集工作,必需設有專人負責指導和維護。學校要定期檢查建設的進度和質量。而教師在使用資源庫中的素材時,可能會碰到一些技術上的問題,也最好有資源庫中心教師能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開展教師計算機操作培訓。部分教師對互聯網的使用、查找資源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障礙,無法很好收集網上資源。為了讓教師更好地收集和整理資料,學校要大力開展教育技術的培訓,讓教師掌握在網上查找資料的能力,掌握下載音樂、圖像、文本的方法和常用的辦公軟件等等操作方法,學會操作最基本的幾種制作課件的軟件。
學校資源庫的建設任重道遠,需要更多教師一起來參與完善。只要充分發揮眾人的智慧,一定可以建立起合適的校本資源庫,實現教育信息化。
參考文獻
[1]王立珍.教育資源庫現狀分析與建設策略[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6(4)
[2]查軍.自主建庫共建共享求發展——中學教育資源校本建設探索與思考[J].教育信息技術,2006(7)
[3]徐若敏、鄧正華.中職學校教學資源庫建設現狀分析與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8(4)
[4]姜敏鳳.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共享機制的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3)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