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養具有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學生,《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針對中等職業學校特點列出了14個口語交際訓練項目,意在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卻并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這對于中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及長遠發展是不利的,亟待改善。
一 中職學校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學資源短缺,教學內容貧乏
目前中職語文教師可利用的口語交際資源明顯不足,基本上都沒有專門或配套的口語交際教材。諸多中職語文教材中口語交際教學的內容并不多,而且只是簡單介紹了口語交際的相關理論知識,對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安排不多;此外,教師對口語交際的課外資源如案例資料、影音資料和訓練模式,開發利用也很少。
2.教師沒有真正重視,缺乏必要的系統訓練
對于中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在實際操作中是呼吁很多,實踐者少。中職語文教師幾乎都沒有受過系統的口語交際教學知識培訓;大多數教師都沒有把口語交際作為一個常規的教學內容,甚至沒有將之列入教學計劃,更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
3.口語交際教學不能適應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規律
許多教師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發展規律仍不了解,對口語交際教學目標缺乏正確認識。有的教師將口語交際等同于簡單的口語表達,忽視口語的傾聽和應對能力的訓練,訓練內容和形式過于單一,講多練少,僅僅局限于朗誦、演講等方式,教學缺乏活力,諸如辯論、課本劇等注重雙向互動的口語交際形式很少出現。
4.學生實際口語交際能力與要求有較大距離
由于缺乏科學系統的訓練,一些中職學生普通話不標準,不懂得口語交際的基本原則和要求,口語交際能力差。許多學生平時缺少當眾說話的機會,缺少與不同對象談話的情境,語言表達和應對能力較差,條理不清、邏輯混亂;到了公共場合面紅耳赤、手足無措,缺乏臨場發揮的應變能力。
二 影響中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實效性發揮的原因分析
1.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從學生來源看,中職學生一般由于環境的限制和教學條件的差異,平時接受口語訓練的機會很少,有些還帶有嚴重的方言口音,普通話極不標準;從學生的心理來看,中職學生多數都是中考落榜的失敗者,長期以來的自卑心理,促使他們性格趨于內向,不愛與人交流;從文化基礎來看,中職學生普遍語文基礎知識薄弱,閱讀量小,語言空洞;從觀念看,中職學生及其家長都更重視專業課,對于口語交際的課程內容,認為即使不上,也不影響日常交往和今后生活。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他們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
2.學校方面的原因
出于對中職辦學目標的功利性理解,許多中職學校對文化課也不夠重視,無論是在軟件還是硬件的準備和提供方面,都過于向專業課傾斜。
3.教師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許多教師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視只是停留在口頭上,仍然沿襲中學語文教師傳統的教學模式,缺乏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另一方面,大多數中職語文教師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口語交際教學知識培訓,相關的知識理論相當缺乏。還有一些老師自身口語表達能力也不高。
三 語文教學中,中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對策分析
1.合理開發與利用口語交際課程資源
首先是要使用好現有教材中的口語交際教學資源。現在的中職語文教材中每冊、每單元都有口語交際訓練的課程內容,盡管有限,但都比較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教師應圍繞每一次口語交際訓練的主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其次,教師不應該拘泥于課本的既定教學內容,要拓展視野,多渠道收集那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處處可見鮮活、生動的素材,并進行選擇加工,精心設計教案,使口語交際教學成為一個開放、動態的過程。
2.創設輕松、和諧、溫馨的課堂氛圍
只有在一種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學生才會放下思想包袱,積極主動地觀察、思考和交流。
3.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其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和心理素質是口才訓練舉足輕重的環節。首先,教師要樹立學生口語交際的自信心,特別針對自卑自棄心理相對嚴重的中職學生更是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追求自信,排除失敗自卑心理。其次要加強學生思維訓練,提高其應急思維、逆向思維、輻射性思維與發散性思維能力。
4.加強學生口語交際專項訓練
第一,重視學生的普通話和交談訓練。以普通話為例,我在教學中一般是先從發聲機理入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把握發聲技巧;然后,采用一些常用的如繞口令練習、指導學生朗讀等方法,幫助同學們辨識聲母、韻母的區別,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和表情達意的能力。
第二,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創建貼近實際的交際情境進行訓練。不同的專業,口語交際訓練方法也應所區別。另外,有教師可以根據專業特點,模擬一些特定情境如模擬面試場景進行訓練,同時還要把握住一些極為難得的真實場景如帶學生到校內畢業招聘現場,體驗招聘實況,學習應聘技巧,積累應聘經驗。
5.提高教師口語交際綜合素質,轉變教學理念
教師在學生口語交際教學方面起著全方位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相關素質能力和教學理念的提升相當重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才能增加示范效應。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