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一步提高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的效率,進一步提升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是當前中職計算機教師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下文筆者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6-0189-02
當今時代是信息時代,以計算機為主導的信息技術在普及的同時,也不斷地更新發展,計算機的應用無處不在。而中職學校作為培養實用技術人才的基地,自然也要把計算機教育列入首要的教學課程體系之內,以便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和操作技能,滿足社會對人才提出的要求。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需要逐步建立掌握基礎,發展實踐,全面提升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筆者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總結出了以下四個方法。
一 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學生的能力
在中職教育領域,由于中職教育本身是以專業技術教育為核心的,因此,所有的教學都按照既定的規律,都按照嚴格的技術標準執行。計算機教育更是如此。傳統的教育,更注重技術的教育,而忽略了學生個性的教學。因此,筆者認為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學生個性特點的角度,去帶動專業教學,而不是用專業教學的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學生。
如在實際的教學中,筆者發現,許多對計算機課程不感興趣、專業技術一般的學生,對游戲卻十分感興趣,而且玩起來很專業。因此,筆者就從“游戲”的角度著手,通過這個角度來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在交流中滲入相關專業技術教學。這樣也可以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讓他們在相關的領域得到充分的發揮。
又如,有些學生個性內向,不太喜歡在課堂上發言,此時教師沒必要在課堂上對他們提出太多的要求,而是應該在課后給以更多的幫助;有些學生有較強的好勝心和表現欲,對一些小技巧很感興趣。因此,筆者通過“修改windows操作系統中的注冊表以實現某些特定功能”這樣的課堂任務,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此外,在《Dream weaver MX》的教學中,筆者聯系其他教師,組織了一次校園網首頁設計大賽,讓學生按照學校概況等文字材料,圖片素材等參賽,最后通過教師團隊和學生代表評定,將評選出的網頁放在校園網上進行展示,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 融會貫通,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中職學生還處于成長期,對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采用過于單調的教學方式,或者教學的內容過于單一,都有可能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因此,中職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導入各種教學內容,采用各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Word的教學中,在圖片、藝術字等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就在課堂上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制作賀卡,如制作生日賀卡、教師節賀卡、新年賀卡、母親節賀卡等,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理論,設計出具有獨特風格的賀卡,展現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又如,由于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在學習Excel電子表格處理時,會遇到較大的難度。在這一部分中,內容涉及表格排版、美化、函數應用、排序、篩選等內容。教師分開教學,讓學生各個擊破,這是一種正確的教學方式,但是當學生完成各個部分的學習之后,教師應該綜合:SUM(求和函數)、AVERAGE(求平均值函數)、MAX(最大值函數)、MIN(最小值函數)、COUNTIF(統計函數)等知識,給學生布置“制作全班考試成績總表”的任務。如讓學生按照全班同學名單及成績的表格,完成如下任務:(1)美化表格,適當排版;(2)制作統計表,求每位學生的總成績,平均成績,每科的平均成績,各科的最高、最低分;(3)按照學生的平均分進行排名;(4)篩選出有不及格科目的學生名單及不及格科目。這樣,就可以把零散的知識應用于一個實際的項目中,不僅能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夠全面地考察教師的教學效果。當然,在完成任務完成后,教師還可以通過投影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自己進行評價。
三 開展分層教學,提高班級的學習效率
事實上,在教學中必須要承認中職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也就需要在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但要用好分層教學,就需要科學合理地完成層次的劃分,當然,必須要強調的一點是,分層是成績差異的分層,而不是身份地位的分層。所以,教師的分層,更多的是要根據不同類型學生的能力特點和特長,以及社會對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人才的實際需求,進行相應的層次劃分。
從培養模式角度上看,大概可以把學生劃分為應用型、理論型、特長型等。然后再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展開不同的教學。不過必須要注意的是,無論哪種類型的學生,都應努力成為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
對于理論型學生,教師應該注意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質,從理論基礎著手,針對其研究能力展開教學活動,當然,理論研究能力,不能等同于大學生或者專業人員那樣的研究能力,而是主要強調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在具體問題的解決中,理解理論,并充分地發揮理論的作用,并能夠對相關理論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強調其在計算機中的編譯原理、數據結構、數據庫技術等方面理論的培養,這樣就可以為其進行計算機專業的更深入的課程的自學、研究打下很好的基礎。
對于應用型學生,則要根據他們知識面廣,動手能力強的優勢,在進一步夯實他們在專業知識上的基礎外,還要進一步拓寬其知識面,培養其動手能力。比如,在課堂中重視對其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
對于特長型學生,由于他們在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編程等方面表現異常突出,通過特殊的訓練和培養,能夠使他們在大學期間就出成果或者在畢業后馬上出成就,繼而成為某一領域的奇才,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時候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課程中的某個方面的培養,比如就計算機安全方面,則需要強化這個方面的培養。
四 創設情境,實踐教學
中職計算機網絡教學本來就是充滿趣味性的教學,但是,如果教師不能夠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不能讓學生在教學中產生興趣,那可能就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網絡技術,需要學生具備嚴謹的思維,但是并不是要學生在機械的、刻板的教學模式下進行思考,而是需要讓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進行探討和學習。因此,筆者認為,在中職計算機網絡教學中,教師應該適當地設置教學情境,以情境帶動教學,啟發學生進行實踐。例如,教學視頻編輯軟件時,利用課前學生準備的1~10分鐘時間,通過屏幕播放一段歐洲杯小組賽的十大進球剪輯,在所有學生機上演示精彩視頻文件。通過精彩的剪輯片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其在不受任何拘束的欣賞、評論過程中進入課堂教學。
接著讓學生進行課堂實踐學習,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網上收集自己喜歡的球星,或者球隊的進球,然后編輯成一段精彩的視頻剪輯,在課堂上和同學交流后,由教師進行指導,最終形成完整的剪輯片斷。
五 結束語
總之,中職計算機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事實上,計算機是一門比較難學的學科,一方面,其理論具有抽象性,另一方面,其實際操作也具有復雜性和相當的難度。這就意味著計算機技術的學習是一個過程和體系,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辛勤努力,才能讓學生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陳姊憶.中職學生計算機學習之我見[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10(7)
[2]敖穎.如何培養中職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1(8)
[3]朱超.中職計算機教育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J].湖南中學物理·教育前沿,2010(9)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