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面臨挑戰,進行探索、創新與實踐很有必要。對此,可采取以下措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豐富自己的學識,做學生的領路人;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實現從封閉式教學向開放式教學的轉變;提高教學的藝術表達能力,消除師生間教與學的語言隔閡;關注信息,充實教材,提高學生素質。
【關鍵詞】中職學校政治課創新探討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6-0192-01
中職學校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為走上工作崗位做好充分的準備。作為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讓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一 教師應關懷和熱愛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從中職學生的客觀實際來看,他們大多數在初中階段屬于學困生,甚至有相當部分學生在小學階段都已是學困生。長期的學業成績不理想,使他們較少得到教師的關愛。因此,要提高中職學校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應當從教師對學生的關懷和熱愛入手,讓他們充分體會到被關懷的滿足和得到熱愛的幸福,進而把這種關懷和熱愛發揚光大,灑向班級、灑向自己工作的崗位、灑向社會,使他們在良好的人際關系中成長、發展、奉獻,綻放出一朵朵社會主義和諧之花。
二 教師應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學識,做學生的領路人
當代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向學校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即使是最新編寫的教材也不可能跟上互聯網的步伐。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創新與實踐離不開創設樂學的環境,應該做到學生樂意學、樂意想、樂意做,達到情理相融、知行合一的境界。在這里,教師豐富的學識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學識豐富的教師每節課都能給學生嶄新的教學信息、典型的生活事例、精辟的知識見解,對課文的理論原理能舉一反三、旁征博引,使學生每節課都會吸收到新的知識營養,自然而然地親其師而信其道,并積極主動地付之于行動。
例如,在講授“中國是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這一內容時,如果只按照課本宣講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立場和主張,就顯得論據單薄。要是再能列舉我國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基本框架,主張通過切實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并確定到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以及提出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求等事例,會使學生從更多的角度理解“中國是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這一概念,同時增強每個同學節能減排的意識和責任感,并轉化為自己的積極行動。又如,在講授“自覺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時,除了利用教材中所舉的西藏問題之外,還可以列舉臺灣問題和釣魚島問題上我國的嚴正立場等事例,以增強學生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進而轉化為學生維護國家利益的自覺行動。
三 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實現從封閉式教學向開放式教學的轉變
封閉式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把學生局限在課堂、教材、教師窄小的范圍之中,理論知識成了缺乏情趣的干巴巴的抽象原理,使學生聽得索然無味,并對說教產生較大的抵觸心理。開放式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應當以社會作為自己的大課堂,充滿情趣地融入各科的知識,特別是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到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去印證課本的理論知識,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習禮儀,講文明”一節時,可以設置一些場景和情節,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來感受。在講授“職業道德”一節時,可以采用社會調查的形式,讓學生從社會中廣泛地收集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然后以演講或板報的形式展示出來。
四 提高教學的藝術表達能力,消除師生間教與學的語言隔閡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同樣的內容,通過不同的人的表達,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善言者能夠激發思維、啟迪智慧,引人入勝;而口才笨拙者只能平鋪直敘,使人聽了索然無味,昏昏欲睡。顯然,作為講授科學理論和方法的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就顯得格外的重要了。在講述時,教師應善于把教材語言轉換成口頭語言,變繁為簡、變深為淺、變抽象為具體、變呆板為生動;在講解釋疑時,教師應善于引經據典,準確地運用已知的原理做出解釋和論證;在講演過程中,教師應善于概括有序、充滿激情,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帶到樂學的境地。例如,在講授“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這一原理時,除了在理論上說明清楚之外,教師不妨動情地朗誦“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及“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詩句。通過創造性地使用這些恰當的古詩、形象的比喻等語言藝術,思想政治課教師不僅成功地變抽象為形象,不失說理的功能,而且還增強了思想感情表達的效果,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的興趣也被調動起來,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 關注信息,充實教材,提高學生素質
在信息時代,關注中職學校實習生和已參加工作學生所反饋的信息及社會媒體所反映的信息,與時俱進地充實教材內容,理論聯系實際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活力和意義所在。
2010年上半年,在富士康公司連續發生了職工跳樓的嚴重事件,引起社會的巨大反響,也引起了中職學校學生的極大震動。針對這一事件,筆者在講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問題時,分析了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手段,但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弱點和缺陷,需要國家加強宏觀調控來彌補,并強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一方面說明富士康“連跳”事件反映了市場經濟的弱點和缺陷,深信國家會運用宏觀調控的各種手段加以管理,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又分析“連跳”行為的不可取性,教育學生既要發揚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又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既應珍惜自己的生命,又應對親人和社會負責,使學生對富士康“連跳”事件有較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