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中國畫,被它沉穩而有節奏的線條、和諧而豐富的色彩、精美而傳神的形象深深吸引。于是我決定學習中國畫,而當初還并不了解中國畫的內涵和意義。又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遇到魯迅美術學院的孫智譜教授——孫其峰之女,也許是受家教的影響,她的工筆畫大氣而現代,色彩豐富而主觀。不知是我天性喜歡畫畫還是她獨到的教學方法的原因,我進步很快,同年就分別參加了臺灣、遼寧省主辦的專業美術展覽,并獲獎。這給了我莫大的鼓舞,也給了我更大的動力,于是我更加努力,決定在中國畫的道路上走下去。在遼寧不管是寒冷的冬天還是炎熱的夏天,我都堅持寫生。我的寫生以白描為主,因為孫老師用鉛筆畫的稿子就像用毛筆畫出的一樣,線條有輕重緩急,讓人感受到線條的律動。她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畫面中,色彩變化豐富,極少平涂,就是我現在所理解的活線、活色。后來我又有幸在孫其峰老先生那兒學習寫意畫,我那時的想法就是盡量畫得像他的畫,也就是用最大的氣力打進去。我感受到寫意畫的灑脫、痛快,從此我對寫意和工筆同樣地鐘愛。
1993年到1995年,我有機會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國畫,師從劉大為主任、任惠中和王天勝老師。院校的系統學習使我進一步體會到從花鳥畫到人物畫的一些藝術規律,也就是繪畫本體的法則。1996年至1999年,我又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政治學院(現在的國防科技大學)學習。我深知藝術因地域的差異而各有特色,而要成為好的畫家一定要博眾家之長。于是,我經常到湖南省畫院請教老師們,尤其是湖南師大的朱訓德院長,他的工筆畫,很有寫意性,也很有意境,還有強烈的個人特色和民族性。從他身上我感受到要成為一位優秀的畫家必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正如他所說“要想當一位好畫家須先當好一名好學者”。
1999年到2005年,因在部隊工作關系,我走南闖北在很多省份呆過,每到一地,我都會去拜訪當地中國畫名家。從他們的作品和言語中,體會到中國畫的精髓。讓我記憶最深的是魯迅美術學院王盛烈老院長的教導,他親手題寫了“山水有清音”送給我,我用它作為我山水畫創作的座佑銘,我的山水畫始終圍繞這樣的主線進行創作。還有劉大為主任,他向我傳授了他對中國繪畫的宗旨和繪畫本體的感悟,同時題寫“有志者事竟成”的勵志名句激勵我。在孫其峰老先生門下學習期間,他將幾十年來對中國畫藝術的領悟和真知灼見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老一輩的中國畫家給予我的教導,讓我受益匪淺,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中國畫的博大精深,領悟到中國畫的豐富內涵。
在以上年月,因工作關系還得做好管理工作,不能一心作畫,動手時間有限,所以感覺到藝術生命的浪費,有些局促不安。其間,只有少數作品參加了全國、全軍和省市美展。
2005年我從部隊轉業到了重慶畫院。我想在國辦專業畫院應有學術追求,從而開始了自己新的定位。我選擇了工筆人物畫著手,但寫意也沒有放松。我的計劃是每年應有新的作品參加全國專業性展覽。當我的作品多次在中國美術館及其它省美術館展出時,我會在宏觀掌握作品方向的同時認真分析、揣摩優秀作品的特點。這讓我對中國畫的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其實中國畫是在不斷變化中發展的。我不是那種頓悟的人,我只有靠勤奮來彌補我的不足,孜孜以求,一點一點地向前邁進,在進入重慶畫院的七年間,先后有十幾件作品參加了全國專業美術展覽,并且有作品獲獎。
我視中國畫為生命,時時思考著中國繪畫的本體。不管是山水、花鳥還是人物畫都有各自的繪畫藝術規律,都有共同之處,但都有各自不同的體現。我將來的繪畫方向應怎樣走?我并不想象許多人好言相勸的那樣在現有的工筆人物畫上做文章,專攻一門,那樣也許會更快地在一定的領域里產生影響。但我并不看重虛浮的名利,而更愿追求我喜歡的中國山水畫,山水畫豐富的內涵和廣博的信息容量更能體現中國的人文情懷。我試圖將花鳥、人物、山水三個畫科相互融合,我在畫人物的時候,有時會夾雜山水或花鳥作為背景。中國工筆畫不似水墨畫筆墨變化無窮,其長處在于刻畫細致入微,寫實具象,但從來就不是照相機式的復制現實。其優美的線條,主觀的色彩,本身就是具有藝術美感,受西方人物畫的影響,我們賦予它更多的人文關懷,更多的在表達藝術家自身的藝術心愿和審美理想。借此表達形式,從不同的角度來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甚至可以情景交融地創造某種境界,也可從人物的造型和形象中揭示某種哲理意蘊。中國工筆畫的寫意性和藝術性便提到主要位置,有些注重細節,類似超寫實繪畫,有些形變而神似,類似表現主義,更注重手法的表達。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工筆人物畫在吸收了西畫的因素,如造型如色彩,從而使畫家的個性特征和畫家風格的個性特征都得以凸顯。中國畫更注重作者的造化是源泉,造化給了我們美的享受,它也讓我們了解了生命的意義,在創造的過程中又凈化了我的靈魂。
中國寫意畫更注重意境的營造和筆法的表達,而筆墨是一個畫家的性情體現,不同修養的畫家對筆墨體現是不一樣的,只要是有創造性,都應是不盡相同的。線就是筆法的結果,它最具生命力,最貼近創造與接受心理,它把創造者的心理活動不加任何掩飾地流于筆端,裸露在觀眾面前,即寫胸中之意,寫心,寫性是畫家的心性的反映,是畫家心靈的真實、排斥客觀的描寫和自然的摹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