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玉,不僅僅是一種投資,更是人品特質的彰顯。
溫文如玉的收藏大家
作為四川省工商聯古玩藝術品商會的副會長、成都青羊區送仙橋地區古玩藝術品商會會長的雷邦先生,個頭不高,濃眉大眼,渾身上下散發著一種軍人特有的干練豪爽的氣質。
走進雷邦先生位于成都送仙橋古玩城內的藏玉閣,所見之處都是各種形制、各個時期的各類玉器,真算的上是題材廣泛,形態各異,琳瑯滿目、美不勝收。藏品自古至今精粹紛呈、精品迭出,讓人目不暇接。觸眼都是瑩潤璀璨的玉的光澤。而面對40出頭,臉方晴圓、鼻隆眉秀,氣宇軒昂的他,感受不到半絲盛氣凌人的鋒芒,而更多的是他那溫和的言語與儒雅的氣質。或許是因為深諳玉之內涵的他,亦早已修煉得如玉般“精光內斂、明而不耀”吧。
從當兵到成為著名的收藏大家,雷邦的收藏之旅可謂充滿了傳奇。從部隊退伍后的雷邦選擇了經商,最初因為年紀輕、許多許多經商之道商摸不著頭腦,雷邦就從跟隨朋友們學習經營開始做起。這個時候,生意剛起步的雷邦,為了讓自己經營的生意能走上正規,為了能與顧客或朋友能有更多的共同話語,自己也開始收藏。誰知,從尋找共同話題到成為終身愛好,這一偶然成就了雷邦這位如今川內人人知曉的古玉收藏大家。
眼光獨到藏品十年增值60倍
收藏界素來都有“眼緣”一說,第一眼相中的藏品與收藏者之間往往都存在著宿命之感,這樣得來的藏品必然會成為意義非凡的心愛之物。而雷邦收藏的第一件藏品,就讓他印象極為深刻。“我收藏的第一塊玉是1995年以2.5萬買下的一枚子岡玉牌,2008年拍賣底價已經超過150萬了。”雷邦從事玉器收藏已有數十年,這期間他見識、收藏的玉器已有成百上千件,然而真正讓他記憶深刻的還是一個母雞為造型的玉制鼻煙壺。“這個鼻煙壺的紋路分布十分自然,神態鮮活的母雞壺身,配上用鈣化的玉料制作的雞蛋壺蓋。活似一只正在下蛋的蘆花雞。”提到這件藏品,雷邦的開心溢于言表。然而縱然已是知名收藏家的他,也曾有過難忘的“走眼”經歷:在最初藏玉的時候,雷邦在收藏古玩市場認識了一位收藏知識和經驗都很豐富的朋友,這位朋友前后慫恿雷邦花了一千多萬資金購買了自己的數件藏品,然而這一千多萬投入后,他發現這位朋友口中的真玉全是贗品,也直接導致了他當時的流動資金出現緊張。“他并不怨恨那位欺騙他的朋友,在他看來,那個朋友從另一個角度給他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課。”雷邦一位知悉內情的朋友告訴記者,雷邦豁達的性格贏得了許多收藏業界人士的尊重和敬仰。
師從名師成為玉鑒賞的行家
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收藏的道路更是曲折連連,沒有誰天生就是行家。俗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一件上好的玉器,其收藏價值是相當不菲的,但要收藏到好的玉器,對于一個收藏家的經濟實力和眼力都是一個考驗。同所有初入收藏行業的收藏者一樣,他面對魚龍混雜、良莠難分、真偽難辨、光怪陸離的玉器也曾感到過有一絲迷茫,確實其中有太多不明朗的因素。直到1995年有緣結識我國玉文化學術大家、國家玉器鑒賞權威楊伯達教授。在楊教授的悉心指導下,雷邦邊學邊做,對一件件玉器,就料、工、形制、紋飾風格、時代背景及社會習俗,還有文獻和出土驗證、審美特征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有了楊伯達教授這位良師益友,雷邦很快就成為玉鑒賞的行家里手。很多海外內地的同行都慕名上門請他對玉器進行鑒賞。如今,作為四川省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四川省工商聯古玩藝術品商會副會長、四川省青羊區送仙橋地區古玩藝術品商會會長,他已是一位在業內享有盛譽的、名副其實的玉器鑒賞家了。
健康藏玉要以玉為前提
“以玉為前提,百變不離其宗,好玉料就是美玉,工藝精湛才是好器。”雷邦為任何理性健康地收藏玉器提出了獨特的見解。他說當前收藏家或者愛好者有個追捧古玉的誤區。所謂“古玉”美玉學術上的依據,僅憑個人經驗斷定,而隨年代越遠,判定越難,爭議越多,往往令收藏投資者吃了大虧。收藏玉石一般從新玉和舊玉兩大類去鑒定,新玉的鑒定側重于真假玉材、質地優劣與雕工的精粗。而舊玉鑒定包括制作年代歷史上的作用、占有者的身份等。而這所有鑒定的理論結果都要有大家認同的依據。而非憑個別“專家”的個人主觀判斷。同一玉材雕工的精粗也使價值有所差異。所謂玉不琢不成器。玉石的最終價值還是要經由人工設計加工制作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來。
玉品如人品謙和而熱愛公益
雷邦說,玩玉,首先是做人的態度問題。這么多年,他看到過太多的假貨和不道德的交易行為。古玩買賣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專家鑒定,而在國內的玉器市場不規范,法規不健全的前提下,這一環節是否能夠順利進行,靠的完全是鑒定家的水平和良心。在國外如果有客戶舉報假貨,公司承諾退貨,而在這國內的拍賣行業是難以實現的。這就造成拍賣場上流通的玉器真七假三,甚至真三假七,傷害了買家尤其是初入門的買家的信心。結合自己的經驗,雷邦告誡新手,一定要選個好師傅,看透玉石的同時,更要看清人心。
雷邦為人謙和,豁達大方。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雷邦第一時間召集本土收藏家,舉辦文物鑒賞募捐活動,積極為災區人民籌捐募捐;2010年,為了更好地保護藏品,也為了喜愛收藏的朋友能看到更多精美的藏品,雷邦把一枚自己隨身佩戴了5年多的美玉菌子通過四川博物院捐獻給了國家。
雷邦對玉的認識從探索到領悟,從領悟到深入,并升華至理論層面,從中可以看出他對玉文化的執著崇敬和酷愛。他不但自己愛玉藏玉,更是一位不遺余力的玉文化弘揚者。在收藏界各類人士的幫助下,雷邦還建立了藏玉閣玉石博物館,把他悉心收藏多年的藏品展出來供大家欣賞,讓更多的人為玉石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人們常說:“黃金有價玉無價”,這里的無價指的玉的投資價值。玉石種類繁多,如此豐富多彩的玉石自然形成了燦爛的中國玉文化。常聽說誰家買了玉石,轉手賣了就賺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于是大家就一股腦的扎向玉石收藏市場,想淘上一桶金。但是也有不少人因為不懂其中的門道,交了高昂的“學費”,損失慘重。因此,做任何收藏之前都要分清收藏領域的分類,玉石更不能例外。
雷邦鑒玉心得
端正心態
從五個方面學習玉器收藏
“是藏玉者最重要要端正心態,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勇于挑戰自己。”針對玉器愛好者如何確立收藏定位,雷邦認為心態非常重要,“從事玉器的收藏不僅要確定一個目標,而且還要分體系地對玉器進行收藏,盡量不要收藏同代同類單一的玉器、品相怪異或致殘的玉器、充滿傳奇故事的玉器以及市面上非常火熱的玉器。”
“收藏玉器對收藏者的知識儲備要求較高。”據雷邦介紹學習玉器收藏對初學者的要求相對較高。首先,要對中國玉器發展各個時代的風格特征、流行器型、質地紋飾等有充分的了解;其次要了解各個朝代的歷史背景,如對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風俗習慣等做詳細分析,因為經濟發達時期的玉器制作得就較精細,質量也高。政治比較開放,玉器的風格就有可能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再次要明確各種形制、名稱,能夠辨明真偽;第四,要掌握各個時代玉器的基本制造方法;最后,要加強自身修養,多看實物,多向專家請教,努力提高美學水平,從形制、質地、工藝手法等各個角度去綜合評價玉器的美學價值。
留心觀察
仔細甄別各類玉器特點
據了解,以軟硬區分玉石有硬玉翡翠和軟玉和田玉這兩大類。廣義上的玉還包括彩石,即所謂假玉,有漢白玉、京白玉、南陽玉、藍田玉等,根據分級制度來分鉆石、瑪瑙、水晶、琥珀、綠松石、珊瑚、珍珠等寶石種類等也屬于玉的范疇。那每種玉石有哪些特點呢?雷邦給出了專業的回答:
“翡翠的抗壓性和抗熱性都非常大,其顏色多姿多彩、變幻無窮、可遇而不可求。而和田玉的特點則是溫潤、細膩、半透明;光澤如油脂,聲音悠遠,堅而不脆,硬度在6-6.5之間。”
根據自己多年經驗,雷邦總結出各個時期古玉的特點:新石器時代的古玉樸素稚拙,春秋戰國時代的古玉精雕細刻,漢代古玉簡潔大方,唐宋古玉形神兼備,元代古玉雄渾豪放,明清古玉雕琢繁瑣,技術精湛等。
此外,針對目前市面上假玉泛濫的狀況,雷邦卻有一套自己的獨門辨玉妙招:一看,看晶體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較強,油脂光澤;二聽,聽玉的聲音,真玉聲音清脆,反之聲音悶啞;三測試,真玉從玻璃上劃過,玻璃上留下劃痕,而玉石本身則絲毫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