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以來,房價是“亂花漸醉迷人眼”,而老百姓們則是“為伊消得人憔悴”。一邊是國家的調控政策的輪番轟炸;一邊是市場放出的冗雜信息,各大媒體的觀點交鋒;另一邊是房產開放商面對降價“猶抱琵琶半遮面”。讓很多購房人看不懂、猜不透,更加亂了陣腳。
究竟是降還是不降?是買還是不買?是現在買,還是再等一等再買?國家政策、市場表現、開發商的動作、媒體的觀點……都沒有給出明朗的答案。
不過是一場春交會,卻最易讓三種人生病。本期《投資客》走訪調查多位計劃今年置業的購房者,反應出了他們的“三大焦慮癥”。
焦慮一:房價漲跌之憂
歷來,春交會是一個強迫性的節點。成為一個被賦予判斷行情走勢的信號,這幾乎成為一場全民焦慮。
—方面限購政策局面未明顯變化,經濟大勢未改,金融門檻未降。房價大局面復蘇短期難現。另一方面,樓盤集體降價已成趨勢,并引發階段性購房熱潮,缺乏綜合判斷引導的購房者、投資者,既擔心房價繼續下行,導致抄底抄到無底洞,而手中有錢的投資客們,又擔心房價下行到一定程度后,錯失最低點。
《投資客》觀點:
城市化進程是中國相當長時間內的大趨勢,地產要崩盤并非易事。全球范圍內,100年,不過出現三次地產崩盤事件:20世紀30年代的佛羅里達;20世紀80年代末的東京泡沫;1997年的香港地產狂跌潮。房價偏低成都,敢預言降和崩盤者,多是偽專家。
焦慮二:買或不買之亂
歷屆春交會,都有媒體大呼,成交爆發。對于想買沒買者,無疑扇耳光,捅心窩。
“都說買漲不買跌,今年成都各大樓盤都給出了較有吸引力的優惠措施,這對于剛需置業人群來說還是不錯的,但是用于投資我就有顧慮了,萬—下手后房價不漲繼續大幅度跌價,這個虧損我是承擔不起的。”從事房產投資好幾年的成都王先生表示看不透今年的樓市表現。
目前有王先生這樣顧慮的購房者不在少數,他們焦慮的是成都樓市是否已經回歸理性?是否是最佳購買時機?買或不買,已成為購房者、投資者的一塊心病。
《投資客》觀點:
如果誰能肯定的說,除了買房,還有投資渠道更安全,更能保值、賺錢。那這一話題無需討論。問題是,當下中國,房產投資渠道,仍然吊著大多數的胃口,那請正視一個原則:如果有樓盤敢比同區域項目均價低出10%,而且品牌和樓盤品質均有保障,請果斷下手。就像那些業內人士敢買降價后的城南一號一樣。
焦慮三:信息龐雜之煩
買房忌不比較,盲目下單。更忌盲目比較,反而沒了目標。此話題,同樣將在本屆春交會困擾大多數人。
每年春交會,樓盤少則100多個,多則超過200個。
樓市走勢分析?區域升值潛力報告?樓盤的戶型、質量、物業、配套等指標標準,權威媒體優質樓盤推薦……面對這一系列的龐雜信息,開發商、業內專家、媒體的種種互相矛盾的觀點,一方面為購房者提供了龐大的可供參考的信息量。相反,對于購房者而言,龐雜的信息量同樣讓人不知所措,誰對誰錯無從判斷。
“最近在報紙上看到一個樓盤的廣告,覺得它的戶型和價位都還不錯,當我準備下手的時候,朋友告訴我那里的交通不夠便捷,我出手的決心一下子動搖了。”在本刊走訪的過程中,許多購房者表示,春交會上再看,但卻擔心信息會更加浮華繁雜。
《投資客》觀點:
最佳的辦法是,結合自己的需求,比如家庭結構、工作方位、消費習慣等,在媒體上篩選幾個項目,最后按照最直接的數據比較,比如房價、區位、戶型、評價等,在春交會期間,篩選出最后目標即可。